2024年6月6日是第十二个“中国房颤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房颤,预防卒中”。为普及房颤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房颤危害的认识,降低脑卒中等并发症的风险,当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联合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第一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关注心房颤预防脑卒中”为主题的义诊活动。
义诊现场,包括省一院心血管内科、内分泌代谢科、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康复医学科等多个科室专家为社区居民检查身体状况,并对所患疾病进行了详细解答。
据介绍,房颤是一种快速的、不规则的心律失常,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隐患及危害。我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目前我国60岁以下的患病率达到0.77%,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发病率逐渐上升,75岁以上人群可高达10%。
省一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曦表示,云南很多地区地处高原,心血管的发病率要高于平原地区,因此房颤的发病率比平原地区还要高一些。“我们很多人对于房颤的认识还十分欠缺,往往在发生房颤以后,不能做到第一时间就诊。但是患者却不知道,因房颤所引发的其他疾病十分致命,比如由房颤所致的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极大危害市民的健康。而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率较无房颤患者增加近5倍。”
他介绍,房颤的症状主要有心慌、气短、胸痛、乏力,偶尔还有晕厥,但也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出现了以上症状,患者可以到医院进行筛查,就能发现是否为房颤,从而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张曦还表示,自2018年省一院启动房颤中心建设以来,建立了一套立体化的房颤防治体系,不断提高房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让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使治疗效果得以改善。“目前,我们把患者的抗凝治疗从早期的20%提高到了目前的50%以上,但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现在我们正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优质带教团队下沉到州市开展培训、手术教学,带动州市、县区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云南省房颤诊治水平。”
活动中,医护人员还为居民讲解了房颤、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并为部分患者进行了检查,对其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给予指导,使其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自身的健康状况。(云南网 记者彭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