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坚定落实省委、省政府“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总要求,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建立实施“8+N”产业链,统筹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全面挺起工业经济“硬脊梁”。
实现“三个十年突破”
昆明市围绕重点产业实施链长制,由市“四套班子”领导担任“链长”,一链一办高位推进,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链项目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供给;加快推广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鼓励创新型产业发展试点探索,发展高层工业楼宇经济,拓展产业承载新空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培育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7个,以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全面发力和有效支撑,带动昆明工业经济2年时间实现“三个十年突破”。
在具体工作中,昆明市通过制定《加快黄金产业发展十条扶持措施》,实施稀贵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起草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方式,谋划培育新质生产力;制定出台项目跨区域流转“1+2”政策,印发《昆明市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推动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在磨憨—磨丁合作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优先落地、高效聚集。同时,出台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挂牌成立昆明首个人工智算中心;启动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推动数字化转型。
在重点产业发展方面,昆明市围绕做深做精新材料产业、做大做特生物医药产业、做实做强电子信息、做长做优现代化工产业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已集聚贵研、云锗、云锡、先导等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企业,形成集采、选、冶、精深加工和研发为一体的新材料产业链;初步形成从药材种植、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到销售流通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构建以高新区为核心,以滇中新区和经开区为拓展,多个特色产业基地支撑的产业集群格局,引进国药集团、华润三九、康乐卫士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吸引闻泰、京东方等一批制造业领军企业落地,昆明“端、屏”两大特色集群“从0到1”发展的新格局初具雏形;百度、华为、腾讯、统信等知名企业“慧”聚昆明。同时,拥有中石油云南石化、云天化集团和祥丰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磷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拥有3个批建化工园区,初步构建以石油化工为引领,磷化工为支柱,盐化工、煤化工、钛化工为特色的“113”产业发展体系。
持续壮大“三大经济”
在下一步工作中,昆明市将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链条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壮大资源、园区、口岸“三大经济”,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在具体工作中,抓好存量企业运行保障,稳住工业经济增长基本面,用好、用活各级稳增长、稳市场主体政策措施,重点抓好中石油云南石化、云南黄金集团等龙头企业扩产促销,加快推进宇泽单晶硅拉棒等项目建设,力促云铜西南铜业搬迁项目8月投产;加快推进土地报批、林地报批、环评编制、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协调要素保障、稳定生产成本、打通物流通道,有力保障项目建设;重点确保不锈钢产业园、联东U谷、叶天科技等总投资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尽快入库、形成增量。强化园区考核问效,运用“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推动资源配置向排名靠前的园区、企业、项目集中;加快化工园区的建设和申报,推动低效用地有效盘活,着力发展协同化的高层工业楼宇经济,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
同时,抢抓制造业转移机遇,着力打造投资洼地。重点打造磨憨沿边产业园、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2个产业转移载体,打造新发展格局下产业转移的“首选地”;继续深化推动沪滇、滇粤协作,精准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和以商招商,引导东部地区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技术落地昆明。(昆明日报 记者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