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专场,省商务厅、省外办、省投资促进局、昆明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云南省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成效亮点和经验做法,并答记者问。其中,中老铁路“沪滇·澜湄线”“澜湄蓉渝欧快线”等国际货运班列成功开行,服务网辐射至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品类从500余种拓展到3000余种。
关键词:投资贸易
亮点:中老铁路“沪滇·澜湄线”“澜湄蓉渝欧快线”等国际货运班列成功开行,服务网辐射至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品类从500余种拓展到3000余种。
聚焦促进高质量“引进来”:2013至2023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5.37亿美元,投资方式从以绿地投资为主,逐步向增资扩股、股权并购、利润转投等多种形式并行发展,投资结构从长期依赖房地产逐步向电力、热力、制造业等新兴领域转变。
聚焦推动高水平“走出去”:云南省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的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新机场顺利通航,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24年5月,云南省累计对外直接投资150.06亿美元,投资涉及64个国家和地区。援缅甸滚弄大桥竣工验收,援老挝万象市皮瓦中学、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完工交付。对周边国家支持近300个校舍建设、技能培训、路灯照明、公共医疗等“小而美”民生援助项目。
聚焦服务开放“大产业”:2023年,云南省烟草、鲜切花出口值居全国第1位,水果、蔬菜出口值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四位。2023年,笔记本电脑、单晶硅片合计出口119亿元,3年间增长460倍;今年1—5月,“新三样”产品中,锂离子蓄电池、电动汽车出口值分别增长3.1倍、18.5倍。生物资源潜能不断凸显,今年1—5月,人用疫苗出口增长12.6倍。昆明、红河成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创新建立集“保税业务+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ERP)+工单核销”为一体的保税业务综合辅助管理平台,全国首批获准在综合保税区外开展的保税维修业务顺利实施。昆明市获批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昆明、德宏、红河、大理跨境电商综试区相继获批,开通“中老班列+跨境电商”业务,跨境电商海外仓覆盖缅甸、泰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创新“互联网+边民互市”监管模式,2023年云南省边民互市贸易货运量同比增长14.5%,居全国第一位;边境贸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1.5%。
聚焦助力畅通“大通道”:率先在全国开展边境智慧口岸建设。完善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功能,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场场联动”等模式,推动磨憨、河口、畹町口岸试点开展“一站式”服务。2023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进出口货值、出入境人员同比分别增长32.2%、8.7%、890%,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货值实现历史性突破。
关键词:创新成果
亮点:云南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高质量完成2023年21项改革试点任务,其中昆明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通过商务部考核,云南省“打造语言服务基地,推动文化走出去”“农业技术服务贸易助力区域性辐射中心建设”“推动中国金融服务走向南亚东南亚”3个案例获评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并复制推广。2024年,精心谋划改革任务25项。
签证管理:推动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不断深化。出台加快对接RCEP行动计划,建立企业服务线上专栏,举办RCEP进机关、进州市、进园区、进基地、进企业“五进”活动,“一国一策”“一品一策”编撰重点规则运用指引,推行“产地备案、全省通签”“集中审核、就近签证”“自助打印”等原产地签证管理模式。截至2024年6月底,昆明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1768份,企业可凭证书获进口国关税减让约8979万元。
跨境金融:推动沿边金融改革不断创新。创新“外贸+金融”“物流+金融”等服务模式,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德宏片区成功试行全电子化边民互市跨境结算业务。获批全国第二批试点开展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实现中老铁路国际铁路提单融资和中缅多式联运“一单制”融资业务落地。创新跨境车险服务模式,在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和德宏片区试点开展超短期交强险业务。
人员出入境:推动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创新开展跨境劳务合作试点,完善毗邻国家来滇务工人员“一站式服务”模式改革。持续推进因公出国(境)管理与服务改革,对特重急团组开通“绿色通道”,助力参团企业“走出去”拓市场。
制度创新:推动改革成效不断拓展。今年以来,陆续形成综合保税区飞行模拟器“保税培训” 监管新模式、跨境铁路国际货物智慧监管通关新模式、境外人员紧急入境就医绿色通道、“三园一线”梯度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等19项制度创新成果,拓展改革创新成效。
此外,在自贸试验区方面,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累计形成393项制度创新成果,省内复制推广104项,沿边跨境特色案例98项,全国首创案例80项。其中,最具云南特色的典型案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边境地区涉外矛盾纠纷多元处理机制”,已入选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另一个是“电子劳动合同”经验,已入选国家第七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
关键词:招商落地
亮点:2023年,全省产业招商省外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6.3%,其中新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159个;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0.73%,增速高于全国34.41个百分点。今年1—5月,全省产业招商省外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4.5%,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08%。
“点穴”式精准招商:首选低空经济、纺织服装、绿色能源+绿色制造、数字+文旅、重大外资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6个产业赛道。2023年以来,省投资促进局牵头签约项目21个,协调推动落地项目35个,引进6家500强企业;推动瑞丽沿边产业园招引制造业企业50余家。全省新引进了年产20000台工业车辆制造及配套项目、致信300MW/600MWh独立储能示范项目、云南无人机系统高新科技产业园项目等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的招大引强项目。
2023年以来,累计推动州市兑现承诺资金约2.22亿元,全省新签约项目落地率达75%。
关键词:友好关系
云南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持续推动强化全省民间外交工作制度、项目和能力建设。2022年以来,共在18个国家策划实施了142个“心联通 云南行”民生援助项目。
截至目前,全省共与五大洲37个国家建立110对友城关系,与周边国家建立33对友好村寨,与外国友好组织建立14对友好关系。
关键词:进出口
亮点:2024年前5个月,云南省外贸进出口1010.6亿元,大宗商品、农食产品进出口量大幅增长,云南省外贸伙伴遍布全球。支持口岸开放建设,助推全省水运、公路、铁路、航空28个口岸协同发展,沿边口岸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今年前5个月,云南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860.6万吨,同比增长18.1%;进出境运输工具354.6万辆次,增加19.8%。
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实施:制定12条通关便利措施,加强对南博会的服务保障。推动全国首个“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项目落地云南,创新实施“一次办理审批、分批核销”“分区对应、分批隔离”“即进即宰、科学处置”等监管模式,解决了屠宰用肉牛规模化、持续性进口问题。量身制定13条通关便利化措施。今年上半年,海关监管中老铁路货物276.1万吨,货值9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61.5%,创历史新高。
持续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在全省重点口岸部署大型H986设备、CT机等科技设备,应用“智能卡口”实现货物进出场自动验放。率先推广应用“运抵直通”通关模式,推行“目的地查验”“附条件提离”等便捷业务模式,不断提升口岸通行能力和便利化。近年来,云南通关效率稳居全国前列。(都市时报 记者庞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