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依托日趋成熟的物流体系,云南的野生菌上了全国各地市民的餐桌。在云南木水花市场,顺风快递每天有近百名快递员驻场,发出鲜菌包裹接近2500单。
快递员:“您的包裹已经寄出了,这个单号您拍一个给收件人,核对下地址,我会发过去,大概明天下午就可以到。”
赵奶奶:“我每年菌子上市,都来这里买寄过去。”
记者:“从来没坏过吗?”
赵奶奶:“今天寄件,明天就到了。”
野生菌的销售高峰期,市场里的顺丰小哥不是在跑,就是在迅速打包。从密封到贴单揽收,一个包裹只需一分多钟。快递员介绍说,只要贴上这张蓝色生鲜食品的标签,就代表着全程优先识别、优先中转、优先派送。
目前从云南木水花交易中心发出的鲜菌包裹,90%都能达到今发明至,一路通畅地送达收件人手中。
云南顺丰木水花区域负责人 袁小波:“白天早上收的件,基本上覆盖晚航,在傍晚6至7点这个班次飞出去,晚上9至10点就会到派件那边的机场。我们下午收的件,能赶上晚上的全货机进行承运#,凌晨2至3点基本上都可以到对方机场。”
据统计,2023年7至8月野生菌销售旺季,顺丰木水花区域总共向外寄送了超800吨鲜菌。今年的销售旺季才刚开始,无论是鲜菌的上市量,还是网友的关注度,都还在持续升温中。
云南顺丰木水花区域负责人 袁小波:“今年整体的季节比去年还要提前了半个月,现在收件量环比去年同月份收件量,上涨了接近60%,我们现在每天件量能保持在2400到2500单。”
为保障今年高峰期寄递服务便捷、高效,目前,顺丰有近百名快递员驻场支持,协助消费者和商家打包,让顾客伸手就能寄件。
云南顺丰木水花区域负责人 袁小波:“市场里19个揽收点,相当于覆盖了整个木水花市场,保证一位客户到摊位上买了菌子,他抬头一看就能看到顺丰。以大厅为中心,基本上可以保证两到三个门市、四到五个摊位都能见到顺丰。”
此外,市场外围还设立了2个临时集散点直发机场,发运高峰期实现2个小时一班,各环节争分夺秒,保障云南野生菌新鲜送达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手中。
云南顺丰木水花区域负责人 袁小波:“假设中转或者哪个环节出现了延误,我们都是一对一进行核查,全方位保证整个木水花发出去的货能第一时间,通过顺丰最优的资源最快的速度送到客户手上。”
近两年,云南山间的小菌子,逐渐从本地人的一道"野"味,长成了如今的云南顶流IP,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这背后,也离不开野生菌从业者的辛勤付出。今天,记者带你了解木水花市场里的野生菌电商创业者小朱,他的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仅30岁,是市场里年轻的一代。
云南涵露菌业 朱再林:“最高峰的时候,每天销售松茸都要接近800公斤,给顺丰的快递费一年都有实付180多万的快递费。”
早上八点半,小朱和他的电商团队就开启了忙碌的一天。临近鲜菌销售旺季,门前每天都堆着几座小山一样高的打包箱,这都是头天晚上的订单,大家欣慰又压力满满。迅速选品、打包,赶在中午前将鲜菌发货空运。
近两年,越来越多品类的野生菌被全国网友知晓,小朱从传统的松茸批发商转型,开启了野生菌直播电商创业,也取得了年销售额两千万的好成绩。他说,在云南人与菌子的故事里,自己还是个学徒。刚开始,几乎天天都在"绕冤枉路"。
云南涵露菌业 朱再林:“有次松茸和鸡枞装混了,最后几百个包裹拆了一下午才拆出来,重新对信息。”
吃一堑,自然长一智,团队的业务流程更加清晰。
云南涵露菌业 朱再林:“我们其他所有人是不能拿的,所有快递单只能交到她手里,由她来看泡沫箱的字,然后去打相应的外包。”
10年前,小朱跟着姐姐学批发菌子,从大山里一步步走进市场里,熬夜苦干早已是家常。但小朱走出"新手村"靠的不单是勤快,而是年轻人不怕"绕冤枉路"的牛犊子劲儿。
云南涵露菌业 朱再林:“早年我有个客人,每天找我批发300公斤的松茸,每单给我10块钱,发他一批货就赚3000块钱,在我刚创业一无所有的时候,钱对我很重要,但我依然选择拒绝了。”
云南涵露菌业 朱再林:“当时,每天把所有时间精力缠在一个客人身上,如果有一天他说不做或者他改行了,我们整个公司就一起完蛋,我宁愿不要每天这3000块钱,宁愿这里一单,那里一单,把所有的风险分散开。”
说得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为了实现自己“这里一单那里一单”的目标,小朱可没少低头咬牙。
云南涵露菌业 朱再林:“我有个朋友下单了23单松露,总共有2.3公斤,一单只有100克我也还是给他发货,边守着摊位,改泡沫箱大小,打箱用冰袋套,23个小包裹用了我一下午的时间。”
云南涵露菌业 朱再林:“生意是循序渐进的,我就跟我姐说那就打包吧,说不定这种方式成为未来的主流呢。”
多年后,小朱的遐想竟一语成真。如今,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内,许多商户都开启了直播,向全国网友分享这一季野生菌的丰盛与鲜美。市场更加开阔,一个年轻的团队想要站稳脚跟,严格选品和服务细节是基本功。
云南涵露菌业 朱再林:“鸡油菌在一个小空间,青头菌在一个小空间,辣椒大蒜在一个小空间,做好货就需要足够的人手去分选、挑选,群策群力,给团队足够的权限,足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