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理论宣讲如何“声”入人心
云南网    07-15 11:19:41

7月12日,在昆明开展的第五届“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专家指导环节,来自16个州市和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党委推荐的100多名选手与来自浙江“8090”后和“00”后的宣讲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交流。

“如果用一种云南美食来形容宣讲,你会选哪种?”来自浙江“8090”后和“00”后的宣讲员梁龙、张博文、胡俊超、郑德镇以生动有趣方式引入圆桌交流话题,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

“撒撇,初食有点微苦,再食回味悠甜,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能清燥解毒、健脾开胃。”浙江磐安县委宣传部的90后选调生张博文这样说。

“包浆豆腐,外面看着普通,内里才是美味,像良渚古城,地上薄丘一片,地下万千世界。宣讲不能浮于表面,要善于挖掘,既讲事实讲故事,更要讲背后深含的道理。”杭州的金牌宣讲员胡俊超这样理解。

“见手青,煮熟才能吃。不能从书上拿过来直接就讲,一定要投入足够时间学深悟透、消化吸收后才能去讲,自己没学懂讲错了会误导别人。”上大二的00后宣讲员郑德镇语出惊人。“见手青、包浆豆腐、撒撇”这些云南美食从浙江小伙嘴里说出来时,让在场的云南小伙伴倍感亲切。同时也感叹浙江“8090”后和“00”后宣讲员从美食到宣讲做了如此巧妙的无缝衔接,让大家开了眼界。

来自楚雄的宣讲员胡晓华感触良多,“我之前理解的理论宣讲是身着西装和商务装,看浙江的宣讲发现,居然也可以是T恤和牛仔裤,还可以这么轻松幽默又松弛。你们是如何把好理论宣讲的严肃与轻松之间的度?如何把接“天线”与接“地气”结合起来?”他问了许多宣讲员想问的问题。作品曾获中宣部优秀理论宣讲微视频表彰的梁龙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紧贴时代,聚焦问题,把准方向,宣讲切入点既可以是时事热点,也可以和流行文化链接,还可以和热播剧、漫画、音乐关联,老百姓爱看什么,大家在关注什么,我们都可以结合理论来思考破题,关键是要自己学透悟透,把理论讲准且讲得受大家欢迎。

来自大理的大本曲州级代表性传承人、白族宣讲员赵福坤好不容易抢到发言机会,他即兴作词,用白族大本曲唱出了心里的感受:“盛夏时节雨纷纷,欢欢喜喜聚春城,创新理论我来讲,学习要用心。”

“宣讲如何与中心工作结合?”“蹲点宣讲与传统宣讲有什么不同?”1999年出生的张博文分享了他在乡村工作的经历。蹲点式宣讲的方法是深入基层蹲点调研,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收集民情民意的过程,是从群众反映问题中找原因,在困难瓶颈中找对策,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讲无定法,我们到村子里开展工作不能一开始就去讲大道理,要先从给村里的小孩儿辅导作业开始,过一段时间你再找老百姓聊天,都很热情。”“我前段时间最忙的事就是村里群众找我咨询孩子高考志愿的事。”“从开始反感宣讲到爱上宣讲,我发现宣讲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工作支点,蕴含着巨大力量。把宣讲与乡镇中心工作结合在一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看到理论的力量,群众会越来越喜欢听。”张博文从自己的体验中,讲出了蹲点式宣讲“出圈”的秘诀所在。

“我第一次宣讲的稿子是淘宝上找枪手写的,讲完后发现不像宣讲,像主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郑德镇的幽默分享引发了一阵阵笑声。“从濒临退学的大学生到现在的状态爆棚,你经历了什么?”圆桌交流主持人梁龙问他。“幸运进入00后talker训练营学习,我发现了宣讲的意义,宣讲是人与人之间的灵魂沟通与共鸣,让我从此爱上了宣讲。”郑德镇获“之江潮声”开放麦宣讲比赛第三名,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一等奖,获2022-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被评为衢州市金牌宣讲员、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是学理论用理论讲理论改变了我。”

编辑:周智宇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