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材、绝缘子准备完毕,起飞!”近日,在玉溪市500千伏宁州变电站门口,伴随着一阵轰鸣声,两架重载无人机“牵手”装载着塔材,从华宁县大总多村羊槽林山山脚穿越茂密的树林,成功将300公斤塔材运送到山顶目的地。
本次双翼齐飞的多旋翼电动无人机,是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与联特(福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共同自主研发的最新款电力运输重载无人机。该无人机单架额定载荷230公斤,由于云南是高原地区,有效载荷会降至额定载荷的70%至90%左右,此次要吊装的塔材达到300公斤,为确保飞行运输作业,同时兼顾作业安全与效率,现场采用电力重载运输无人机双机联吊的作业方式运输塔材,这也是国内首次电力工程的创新应用。
“这种200公斤级多旋翼无人机以电力为动力来源,能有效满足短距离、高落差、多频次作业需求,单架无人机每天可开展飞行150次,连续作业8个小时。”云南电网公司规划建设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室高级经理王方敏介绍,本次作业的成功开展,突破了单架无人机载荷的“天花板”,为未来实现“三机联吊”“四机联吊”奠定了基础,实现电网领域工地运输作业方式的变革。
云南高山峡谷众多,整体地貌以高山、丘陵和峡谷为主,地势起伏、海拔悬殊。全省输配电线路里程将近40万千米,70%以上架设在高山大岭、江河溪谷间。正是这样的地形,让输电线路施工材料运输成为难题。
“面对如此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前山里没路的地方,都是依靠人扛马驮。像这次吊装作业,地表距离有2000多米,但直线距离只有300米,用无人机可以把运送时间从原本的两三个小时,压缩到两三分钟。”王方敏说。
自2022年开始将重载无人机应用于电力建设过程中以来,云南电网公司结合不同海拔、不同复杂地形条件,对20余款重载无人机机型进行场景测试和性能验证,并规模化运用于电网建设领域,目前应用范围已覆盖昆明、玉溪、文山、楚雄、丽江等10个州市,累计起降1万多架次,运输重量超过1000吨,减少林木砍伐500立方米以上。
“重载无人机在云南的广泛应用为未来架空输电线路建设的工程设计、机械化施工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打造电力领域低空经济生态体系建设作出了示范,也为今后在更大范围推广使用重载无人机所需定额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三级领军专业技术专家张继钢表示。
据了解,云南电网公司将持续创新电网建设作业方式,争取实现“重载无人机+直升机”的联合飞行运输等更多高新技术的突破,有效服务云南低空经济发展。(云南日报 记者段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