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曦的映照下,竹林宛如一片翠绿的海洋,微风拂过,竹叶摇曳生姿,发出沙沙的轻响,宛如大自然的乐章。阳光透过叶间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照在竹干上,显得竹子更加挺拔而坚韧。
这些竹子,不仅是自然风景,更是张合群手中珍贵的材料。在西山区碧鸡街道古莲村,张合群将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的竹子,用锋利的蔑刀将竹子劈成细长的竹篾,每一条都均匀而坚韧。随后,他将竹条灵巧地穿插、编织、打结,变成了形态各异的竹编工艺品:背篓、簸箕、筲箕、竹篮等。这些竹编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了他对生活的理解,融入了情感和智慧,更富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张合群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这份传统手艺传承的自豪。
西山区民间把竹编叫做“编篾货”,张合群爷爷今年80岁,接触篾货已经六十多年了,他的竹编技艺源自他的祖辈。他的童年,是在爷爷和父亲膝边听着竹篾摩擦的沙沙声中度过的。那时,爷爷和父亲手中的篾货,是家里的日常用品,也是张合群平日里的玩具。他从小就对编篾货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在爷爷和父亲身边帮忙,学习如何挑选竹子、抛光、编织等。那时的他,还不懂得这份技艺的珍贵,只是单纯地喜欢那种与竹子亲密接触的感觉。
随着年岁的增长,张合群逐渐明白了这份技艺的重要性。他深知,“编篾货”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张合群走访了各地的竹编手艺人,虚心请教,不断学习,他还亲自到竹林里挑选竹子,确保每一根竹子都符合制作要求。张合群制作的篾货手感光滑、工艺优良,在当地小有名气,深受村民喜爱,不仅便宜,而且轻巧、结实、耐用。
如今,张爷爷已经年过八旬,但他的精神依然矍铄。他说:“只要还有人喜欢竹编,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竹编不仅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我要用我的双手,把这份技艺传给下一代,让更多人感受到竹编的魅力。”(昆明信息港 记者杨锦佳 卢芝珍 周弦 冯垚 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