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旅智1+1”对话会第4场活动中,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原院长范德华与云南旅游智库联合体地质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副校长齐武福展开对谈,为云南地质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助力讲好云南地质旅游故事。
在齐武福看来,地质与生活密切相关,比如“断层”“滑坡”等地质学概念早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类繁多的地质资源,是云南地质旅游发展的先天优势。
今年以来,昆明市加快打造6条“黄金旅游线路”,其中就包括石林—九乡地质奇观旅游线路。为打造好这条黄金旅游线路,石林风景区将深挖、植入云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讲好“阿诗玛”“地球两亿年”的故事;九乡风景区则将围绕溶洞、瀑布、峡谷等打造个性化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并融合民族文化、茶文化、宜良烤鸭、食用菌等元素,丰富旅游业态。
范德华说:“游客熟悉的石林风景区、九乡风景区、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陆良彩色沙林等都是地质特征明显的A级景区。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地质遗迹成为旅游吸引物,关键是如何以地质元素赋能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专项旅游,让游客既有看点,也有体验。研学旅游是地质旅游重要的发展方向。”
目前,一些昆明旅行社已经在研发地质旅游研学产品。云南游研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雒文娟说,旅行社推出针对小学生的地质旅游研学产品,给孩子带上野外地质工作三件宝“罗盘、放大镜、地质锤”,去富民宝石洞探洞,感受洞中空气的流动,完成科学实验,了解溶洞是怎么形成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款产品售价在每人300元左右,市场反响很不错。但整体来看,体系化的地质研学旅游产品还未形成。
对话会上,范德华、齐武福围绕“云南地质旅游怎么发展”“世界地质旅游发展现状和趋势”“用好云南洞穴资源,发展康养旅游”“地质旅游人才培养”等主题,与来自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旅行社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业者展开对话与讨论。
为让学术成果从学校中“走出来、活起来”,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启动云南旅游智库联合体建设。目前,联合体有成员单位22家,依托单位包括云南大学、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昆明市旅行社行业协会、同程等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今年6月,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推出“旅智1+1”对话会,促进理论成果向实践运用转化,助推云南旅游高质量发展。(昆明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