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猫,作为云南传统民居中一种特有的建筑装饰,通常放置在正门头的瓦脊、屋檐、屋顶等处,是用来镇宅、装饰房屋的神兽,寓意着先民期盼风调雨顺、驱邪避祸、家福兴旺的美好心愿,在云南人的屋顶上已经守护了数百年。在当今高楼耸立的城市中,瓦猫已难觅其传统栖息之所,随之消逝的还有那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手工技艺,2023年1月,昆明瓦猫被列为云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瓦猫
瓦猫的制作技艺是几代传承人智慧与信仰的结晶,首先选取部分陶土巧手塑形,捏出瓦猫身姿;随后细刻图案,上釉添彩;最后入窑烧制,烈火中蜕变,质地坚硬,色泽鲜亮。出炉时,瓦猫栩栩如生。左杰是昆明云才瓦猫第五代传承人、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瓦猫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至今已创作瓦猫十余年,他通过文化的守正创新,重新将瓦猫带回人们的视野,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瓦猫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瓦猫作品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当今社会,我们要正确认识非遗与多元文化的共融发展。”左杰坚持手工创作,让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他更注重新文化元素的融入,从材料、造型、色彩、寓意上都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把瓦猫设计成人们心中喜闻乐见的造型,让这些瓦猫成为新时代的美好的寄托和向往。比如滇龙瓦猫系列作品,左杰通过上课时和孩子们交流中国龙时,认为将龙代表的“生生不息、砥砺前行”精神与地域性文化瓦猫融合,可以呈现出一种新的演绎,滇龙瓦猫系列作品代表着一种文化的生生不息。滇龙瓦猫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瓦猫震慑鬼魂的单一严肃形象,变得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目前,左杰已申请多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和40余项版权登记。
瓦猫作品
左杰不仅是一位非遗传承人,还是一位美术教师。他所在的学校把非遗与美育相融合,以紫陶和黏土为材料,为全校学生开设非遗瓦猫课程,也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开设彩绘瓦猫、剪纸瓦猫、拼贴瓦猫、黏土瓦猫、紫陶瓦猫和瓦猫甲马等课程,不同年龄的学生都能从这门课程中循序渐进地学习瓦猫的制作技艺。左杰通过带领学生学习瓦猫制作技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传统艺术的精髓,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左杰正在制作瓦猫
左杰的努力不仅让瓦猫这一传统文化符号重新焕发光彩,更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希望有一天瓦猫能成为云南的吉祥物,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左杰表示,未来他将继续深化对自身技艺的研习,追求技艺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和完善非遗技艺,确保非遗的活力与生命力,同时继续做好非遗教育,积极推动非遗的传播。(昆明信息港 记者杨锦佳 周弦 冯垚 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