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赞比亚时报》主编聚焦昆明西山 共话“一带一路”生态合作新未来
昆明信息港    09-07 20:29:55

在2024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契机之下,来自赞比亚《赞比亚时报》周刊主编安德鲁·摩西·米蒂(Andrew Moses Miti)踏上了中国西南边陲的璀璨明珠——昆明,这座自古以来便以盎然生机与多元文化著称的城市。安德鲁此行,不仅承载着深化媒体交流与合作的使命,更怀揣着探索与感悟的热望,前往了被誉为“滇中第一佳境”的昆明西山,展开了一场旨在跨越文化边界、寻觅心灵共鸣的非凡之旅。


《赞比亚时报》周刊主编安德鲁·摩西·米蒂。记者马弘杨/摄

首次乘坐缆车的安德鲁紧握扶手,随着缆车攀升,心中既有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欲,又交织着一丝身处高空的紧张。随着缆车的逐渐升高,安德鲁的视野逐渐开阔,他的心灵仿佛也随之飞翔,完全沉浸在了周围那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之中。在这片被精心保护的生态环境中,随着眼前景致的展开,他心中的紧张感渐渐消散无踪。此行,安德鲁深度体验了昆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并对这座城市在保护自然生态与促进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的完美平衡点表示了由衷地赞叹。


安德鲁在昆明西山乘坐缆车。实习记者胡馨允/摄

置身于这片被精心打造的旅游景区,安德鲁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表示了由衷地赞叹。他深刻感受到,中国不仅展现了卓越的工程能力,更在保护自然生态与促进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这种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忘保护自然环境、不加剧气候变化的智慧与担当,让他深感敬佩,并认为这值得世界各国学习。

在旅途中,安德鲁偶遇了一对来自德国的夫妇,他们听闻昆明的生态环境优美,特地来到这里展开骑行之旅。这对夫妇的身影在晨光或夕阳的映照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动注脚,也让安德鲁深刻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的共同热爱和追求。这次偶遇,不仅加深了安德鲁对昆明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也让他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在安德鲁看来,“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连接亚欧非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他坚信,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与沿线国家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这种跨越国界、涵盖多领域的合作方式,正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中国与赞比亚的合作前景,安德鲁充满了期待。他认为,赞比亚可以借助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加快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中国也可以通过与赞比亚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促进自身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种合作不仅将促进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也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他希望这一倡议能够继续深化与各国的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他也期望中国和赞比亚之间的合作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这次西山风景区之旅,不仅让他领略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卓越成果,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他认识到,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保护自然、传承文化、促进交流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个体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在西山俯瞰昆明市区。记者马弘杨/摄

安德鲁的昆明之旅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觉醒与传承之旅。他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更加深刻而全面,对中国与赞比亚之间加深合作的期待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在他的视角下,“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昆明,正是以其卓越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者。(昆明信息港 记者马弘杨 实习记者胡馨允)

编辑:曹芸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