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举办专题展会有助瓦猫文化名片持续升温
昆明信息港    09-19 19:18:30

瓦猫,这一云南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和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记忆,是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近期,首届云南瓦猫文化文创展座谈会在云南省图书馆召开,为瓦猫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契机。

瓦猫文化不仅是云南民间智慧的结晶,更是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体现,堪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在座谈会上,近 50 位来自云南各地区的瓦猫非遗传承人、工艺师和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瓦猫文化文创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他们从文化学术支撑力、现代文创产品应用与创新、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分析,为瓦猫“走出去”走向世界积极建言献策。

传承是瓦猫非遗文化发展的根基。昆明第四代云才龙泉瓦猫传承人李琼仙、第五代张才瓦猫传承人张文慧,以及昆明宜良白陶省级非遗传承人刘明洪和县级传承人刘媛等众多传承人,肩负着将瓦猫技艺传承下去的重任。他们坚守着传统的制作工艺,让瓦猫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延续。同时,他们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大众的审美需求。随着大众对非遗瓦猫的重视和关注度越来越高,瓦猫的制作工艺和材料也在不断创新。这种创新并非摒弃传统,而是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为瓦猫注入新的活力。

创新是瓦猫非遗文化发展的动力。瓦猫文创设计师、手作人姜冠旭、倪裳、梁瑜、李涵睿等人,将现代设计理念与瓦猫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陶器、瓷器、石刻、金属、面塑、毛绒、纸质、绘画等多种形式的瓦猫文化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不仅丰富了瓦猫的表现形式,也拓宽了瓦猫的市场渠道。通过创新,瓦猫不再仅仅是屋顶上的守护神兽,而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艺术品、装饰品和纪念品。创新让瓦猫非遗文化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

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是瓦猫非遗文化发展的关键。在座谈会上,与会者们一致认为,要以“大格局,大视野,大规划”的发展模式,通过常态化专业化的活动展览,让瓦猫文化名片持续升温。同时,要加强文化与市场的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只有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瓦猫非遗文化,才能让瓦猫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扩大瓦猫文化的影响力。还可以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相结合,打造瓦猫文化旅游品牌和文创品牌。

在传承瓦猫文化的同时,要“多赛道”团结协作推广。各地区的瓦猫非遗传承人、传播者、从业者应齐心协力、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瓦猫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瓦猫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为瓦猫非遗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届云南瓦猫文化文创展是一次对瓦猫非遗传承的现代演绎。展览中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文物级瓦猫,还有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及陶艺大师的瓦猫作品,以及多种形式的瓦猫文化文创展示。这种多元化的展示方式,不仅让公众能够近距离感受瓦猫文化的魅力,也为瓦猫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可能性。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瓦猫非遗文化代代相传,历久弥新,走出云南,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瓦猫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首届云南瓦猫文化文创展座谈会的召开,是非遗传承与现代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活力和新价值,也为其他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陈秋月)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