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七十五载风雨兼程,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伟大时刻不仅让全体中华儿女心潮澎湃,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英国、加拿大、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老挝、新加坡等国媒体纷纷聚焦中国,盛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发展成就。从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到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到国际舞台上展现的大国担当……各国媒体的广泛赞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在新时代的强大影响力和独特魅力,这不仅是对中国过去75年奋斗历程的肯定,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前景的期待与憧憬。
缅媒: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缅媒《缅甸之光》《镜报》10月2日刊发题为《中国已成为一颗闪耀的钻石 祝愿中国繁荣昌盛》的长篇评论文章,从国民识字率、经济、政治制度、军事、维护世界和平等5个层面盛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
《缅甸之光日报》报道截图
文章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了75年风雨,如今不仅是一个值得各国信赖的国家,也是一个世界强国。在经济领域,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1.68万亿元人民币;军事层面,中国凭借核武器、超音速导弹、航空母舰等尖端装备,走在时代前列,军事实力显著增强;政治发展道路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未发动过针对任何国家的侵略战争,而是致力于帮助结束冲突,充分发挥着世界和平守护者的重要作用。
缅甸《镜报》报道截图
文章最后称:“值此‘钻石纪念’的重要时刻,中国犹如一颗璀璨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屹立在世界上。祝愿中国世代延续下去,永远繁荣昌盛!”(注:缅甸将25周年称为“白银纪念”,50周年称为“黄金纪念”,75周年称为“钻石纪念”。)
老挝各界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共谱中老友谊新篇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老挝各界纷纷表达了对中国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祝贺和赞扬,反映了老挝党、政府和人民对中老友好关系的高度重视。
老挝国家领导人致贺信强调两国深厚友谊
《巴特寮报》报道截图
9月30日,老挝《巴特寮报》发布报道称,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老挝国家主席通伦·西苏里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通伦·西苏里在贺信中表示,老挝党、政府和人民始终高度重视与中国党、政府和人民的深厚友谊和合作关系,并为此感到自豪。他强调,中老两党、两国在最高领导层的指导下,基于“四好”方针建立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了稳步发展,成为推动两国关系不断深化的重要基石。
老挝外交部长盛赞中国成就深化双边合作共识
10月1日,老挝《人民报》发表题为《外交部长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报道。文章称,9月30日,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沙伦赛·贡玛西率代表团前往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向中国驻老挝大使方虹女士表示祝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老挝《人民报》报道截图
沙伦赛·贡玛西代表老挝外交部及全体人员致辞,高度赞扬了中国在过去75年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在外交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强调,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发展及全球互联互通方面的积极努力,完全符合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理念。同时,沙伦赛也对中老两国外交部近年来日益深化的合作关系表示高度认可,并指出“中老两国通过密切合作,成功落实了领导人达成的各项共识,推动了中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老挝媒体关注天安门升旗仪式盛赞中国外交成就
老挝国家广播电台报道截图
老挝国家广播电台9月30日发布题为《为什么中国人民喜欢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的报道,深入探讨这一仪式在中国人民心中的特殊意义。报道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是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体验。这一仪式象征着国家的团结精神,展现了一个政府与人民相互扶持、共同奋斗的国家形象,彰显了中国追求更加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伟大爱国情怀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老挝国家广播电台报道截图
10月6日,老挝国家广播电台发表题为《75年来,中国以“三个角色”与世界合作》的报道,盛赞中国在和平外交、全球发展和国际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文章称,中国过去75年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以及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影响力。
《所罗门星报》网站:中国已成为经济强国和全球领导者
《所罗门星报》报道截图
《所罗门星报》网站引用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的话,称现代中国的故事是一个转型的故事,从一个饱经挑战、不断重建的国家,成长为经济强国和全球领导者。索加瓦雷表示,中国的领导力堪称典范,现已成为影响全球议程的关键参与者。他还表示:“习近平主席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了平台,正在影响世界经济,这些成就激励了许多国家。”
《欧亚时报》:中国将创造更强大、更美好的未来
《欧亚时报》报道截图
10月4日,亚欧时报的文章指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可能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成就之一。”文章通过作者亲身游历敦煌莫高窟的视角,展示中国在科技进步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在无人机技术和制造业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则高度重视保存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文章称,中国从历史的辉煌中汲取力量,面向未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将向前迈进,为所有人创造更强大、更美好的未来。
《高棉时报》:中国推动了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高棉时报》报道截图
《高棉时报》回顾了中国自1949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全球的积极贡献。报道称,“1949年,中国仅占全球经济的4%。如今,中国的全球GDP占比接近19%。在2007年,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增长,令许多发展中国家逐渐不再依赖西方。‘一带一路’等发展项目,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边金融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促进了众多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英国晨星报》:中国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军者
《英国晨星报》报道截图
9月7日,《英国晨星报》发表题为《中国伟大变革开启社会主义建设75周年》的文章指出,中国曾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如今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军者,尤其在可再生能源、太空探索、数字网络、量子计算和先进制造等领域。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科研出版和专利授权的世界领导者,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贡献非常显著。报道称,英国《金融时报》最近的社论承认,“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绿色进步应被视为对中国和世界的积极贡献。”
《巴基斯坦论坛快报》:中国的成功经验激励其他发展中国家
《巴基斯坦论坛快报》报道截图
9月29日,《巴基斯坦论坛快报》发表文章称,巴基斯坦驻上海总领事伊姆兰·汗称赞中国在过去75年的成就,认为中国的成功经验不仅使其成为全球领导者,也激励了其他发展中国家。他说:“当我走在上海的街道上,这座城市是中国飞速崛起的缩影,我被其经济实力和社会转型的成果所震撼。”他强调,中国在人工智能、5G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中国的铁路网超过1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4.6万公里,居世界前列。
《尼日利亚每日邮报》:中国的成就令人瞩目
《尼日利亚每日邮报》报道截图
10月4日,《尼日利亚每日邮报》发表文章称,回顾中国的辉煌成就,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全球治理等领域均表现出色。报道称,中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现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贡献率超过30%。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的成就令人瞩目,“天和”空间站、“嫦娥”探月工程和量子通信等项目,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雄心。
报道还称,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理念,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推动多边主义,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不仅加快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推动了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这种合作模式强调互利共赢,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希望,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新加坡《南洋商报》:中国正在全球展现新的治理模式
新加坡《南洋商报》报道截图
10月8日,新加坡《南洋商报》刊文总结了中国模式的十大突破,包括“尖端技术领先全球、良政善治、突破欧美霸权、自我革命、以党治党和农村脱贫中产崛起”等。文章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1978年改革开放的46周年,中国模式不断演化,正在全球展现新的治理模式,展现出中国模式的新气象。(昆明信息港 记者洪俊杰 石嘉欣 潘雪婷 戴至荷 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