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亚林和学员进行讨论。记者孟祝斌摄
近日,昆明市第四届熊亚林名校长培养基地顺利完成最后一轮考评,即将迎来结业。至此,17位成员完成了3年阶段学习。
2020 年 3 月,昆明市教育体育局下发“关于命名第四届名校长培养基地和第五届名师工作室的通知”,昆明市第四届熊亚林名校长培养基地成立。基地吸纳了来自昆明各县(市)区的17位副校级以上干部,3年时间里,基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包括培训、案例研讨、课题研究、考察研修、专家报告等,力求培养出一批教育家型名师、名校长,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专家引领 打造学习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也是知识的源泉。熊亚林名校长培养基地首先开展了经典阅读活动,让基地学员树立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其间,熊亚林名校长培养基地购买了关于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等内容的书籍,采取学员自主阅读、小组导读、读书分享、集体研修的方式开展读书活动。通过阅读经典、诵读浸润,启迪学员智慧,培养学员博大宽厚的人格,感悟教育事业的深度和宽度。基地学员张春梅向其他学员分享了《学会提问》一书。她认为,大家要学会提问,独立思考,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因为提问才是思考真正开始的地方,也是学习真正开始的地方。
读万卷书,自然要行万里路。熊亚林名校长培养基地积极组织学员到省内外开展研修。到海南省海口市参加“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第四届年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培训活动,到大理一中、下关一中、洱源一中进行校际交流,到湖南长沙参加主题为“全国名师工作室高质量建设与发展论坛”研修……通过外出研修学习活动,所到之处、所看之物都让学员耳目一新,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各学校教育理念,了解各学校管理、教学研究、新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成效与做法。
同时,基地3 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鲍传友为学员作主题为《走向卓越: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于变局中开新局:“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个着力点》的讲座。诸如此类的专题培训还有很多,如一把智慧钥匙,为学员开启了一扇思考的大门,指明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3年成长 各级课赛频获奖
熊亚林名校长培养基地成立之初就有一个目标:让教师成长为名师,再进一步成长为名校长。如今,这一目标有所实现,学员们收获满满。
基地组织学员参加中国科学院“心理危机干预师”(中级)和“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 等职业资格证培训。经过学习和考核,基地学员都拿到了国家级心理危机干预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个别学员还拿到了“生涯规划师”“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等职业资格证书。
同时,学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据不完全统计,学员在基地培训学习期间,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课赛获奖34项,随着各种奖项的获得,熊亚林名校长培养基地的学员业务能力取得了更大进步,3人被评为昆明市教学名师和区级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昆明市教坛新秀,2人被评为官渡区优秀教育人才。其中,学员吴星穆被评为昆明市第四批“春城计划”教学名师,这是官渡区乃至昆明市第一位体育学科的“春城计划”教学名师。
在探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熊亚林名校长培养基地培养出一批优秀校长和教育管理人才,为昆明市教育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注入了动力,为昆明市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昆明日报 记者杨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