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60周年 “总理林”丰收创历史新高
昆明信息港    10-17 14:17:01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任丹 1964年3月,周恩来总理引种到海口林场油橄榄树苗2000株,到今年已整整60年。通过近几年林场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在科学管理和精心养护下,油橄榄林在间隔30多年后再次迎来丰收。本次采果收获鲜果2.1吨(其中单株最高产量达230公斤,超过120公斤的油橄榄树共有10棵),榨油量230公斤,较2022年产量增长367%,榨油量增长475%,均创历史新高。


硕果累累的油橄榄


采收的油橄榄果实

为缓解我国食用油严重匮乏,人民群众生活和健康得不到保障的局面,周恩来总理于1964年从阿尔巴尼亚引进一万株油橄榄苗木到中国的8个省区12个试种点进行试种。由于海口林场地理条件较好,干部职工队伍较稳定,技术力量较强,被确定为重点试种区,分配到2000株油橄榄树苗。1964年3月3日,周恩来总理亲临海口林场视察种植工作,并亲手种下象征中阿友谊的油橄榄树苗,从此拉开了中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序幕,也明确了海口林场“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历史使命。在老一辈林场职工的精心管护下,这批油橄榄顺利在海口林场成活、开花、结果。

上世纪90年代,由于缺乏相应的投入保障,对油橄榄的管理逐渐放松,基本呈自然生长状态,油橄榄林健康状况逐渐下滑,在病虫害等灾害的影响下,部分植株枯死,最终存活了1640株,甚至于“总理树”也自1976年之后未再开花结果,2020年又遭受了虫害。

为保证种群繁衍,海口林场一方面组建了专业团队,对原有橄榄树建档立卡,有针对性制定了科学的管护措施,严格记录日常除草、施肥、修剪等信息,确保了1640株大树的健康,有效保护了中国首批油橄榄种质资源。在安排专人精心管护下,“总理树”也在连续几年再次开花,今年自1976年以后首次挂果。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种质资源积极开展优良品质选育扩繁,“二代”油橄榄树苗正在茁壮成长,截至目前,整个油橄榄种植纪念园已有油橄榄树4320株。相较于“一代”,部分新选育的品种抗病虫害能力、挂果率、出油率明显更高。


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临海口林场种下的油橄榄树苗现状

海口林场油橄榄树的种植与发展,不仅是对周恩来总理历史贡献的纪念,也是对我国食用油自给能力提升的重要贡献。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在认真做好油橄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的同时,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思路,推动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确保油橄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食用油安全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贡献。(通讯员  海口林场王军)

编辑:上官艳君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