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合伙人结对帮扶模式下的老人们在互帮互助。
前段时间,家住西山区永昌街道盛高大城社区的赵爷爷家里没有药了,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和自己结对的社区睦邻合伙人——62岁的刁兴良。刁兴良放下手中的事情,迅速赶到赵爷爷家,带他一起去医院开药。
“要是没有小刁,我的生活还不知道过成啥样。”今年87岁的赵爷爷身体不好,身边随时需要人看护,有了刁兴良的陪伴,老人的许多生活难题都得到解决。日复一日地温情互助,让他们成为彼此生活里最亲密的家人。
睦邻合伙人是一种新尝试,主打社区老人互助,通过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形式,为社区内有需求的高龄老人提供探访陪聊、代买日用品等服务,探索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其实,盛高大城社区很早就开始尝试邻里互助。2018年,社区成立邻里守望站,推出邻里互助模式,丰富的活动让越来越多居民走出“小家”、融入社区“大家”。经过多年发展,居民间形成邻里友爱、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许多居民自发形成互助模式,主动操心社区大小事,默默关心帮助身边人。
今年7月,社区睦邻合伙人结对帮扶活动正式启动,17对老人自愿结对,成为彼此相伴的家人。有了来自社区的支持,睦邻合伙人结对帮扶模式迎来更完善的运行机制。
“希望这一模式能长久推行下去,接下来,我们将建立睦邻时间银行,为参与服务的老人建档立册,将他们的服务时间进行记录,定期以积分兑换的形式给予奖励,让他们在将来也能成为被服务的对象,让这一新型养老方式延伸出更多内容。”盛高大城社区党委书记苏群介绍,社区定期举行“睦邻知心会”活动,让参与结对帮扶的老年人分享服务经验和感人故事。
睦邻合伙人模式的发起人、社区欢歌合唱队队长赵玉玲说:“我来到这个社区后,发现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很多独居老人很少参与。于是,我在志愿者群里号召大家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赵玉玲今年75岁,她的帮扶对象袁应华是一名85岁的独居老人,自从她们结了对子,每天早上醒来,两人都在微信里彼此问候,有时间的话就到楼下见面聊天。在赵玉玲的带动下,原本内向的袁应华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笑容比以前多了。
在社区里,热心肠的陈丽清很受欢迎,她一个人结对帮扶了4位老人,有时会约上老姐妹何武秀一同帮忙。在她们的帮助下,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李阿姨有了许多家人,每当她在小区里走失或是不小心“闯祸”,都有人第一时间到她身边帮忙解决。“阿姨们的真情付出为我家减轻了很多负担。”提起这群靠谱的“家人”,李阿姨的女儿非常感动。(昆明日报 记者李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