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 正文
丽江:开门见雪山 风光无限好
云南网    11-12 09:47:52

立冬时节,玉龙雪山迎来一场降雪,丽江古城居民独享着一份“推窗见雪山”的惬意。记者 木建国 摄

“开门见山”地说,如果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雪山‍‍‍。你会选择哪里?时下,被誉为全球最美“城市雪山”之一的丽江玉龙雪山进入“日照金山”最美季,让不少国内外游客为之心神向往。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丽江

体验雪岭金峰的惊世之美

资料显示,玉龙雪山是北半球离赤道最近的雪山,位于丽江市中心城区西北部,距离丽江城区约15公里。一年四季,玉龙雪山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梦幻同框,居住在丽江古城中的居民独享着一份“开门见雪山”“推窗见雪山”的惬意和烂漫生活。

300多年前,知名“旅游达人”“向世界介绍丽江的第一人”——徐霞客,万里遐征来到云南,还没进入丽江古城,便为这座纳西族神山点赞:“北瞻雪山,在重坞之外,雪幕其顶、云气郁勃、未睹晶莹……”

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19条温带海洋性冰川浓缩了全球中低纬度山岳冰川的精华,13座雪峰,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绵延近35公里,宛若“巨龙”腾舞,故称“玉龙”。清代纳西族学者木正源曾用12首带序诗描摹了玉龙雪山的12种美,其中包括三春烟笼、六月云带、晓前曙色、‌暝后夕阳、夜月双辉等动人美景。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丽江

一站PK三项世界遗产

丽江历史源远流长,当地出土的“丽江人”头骨化石证明,早在5万至10万年前,这里就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活动,丽江位于滇川藏三省(区)文化交汇地,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纳西、汉、白、彝、傈僳、藏等民族和谐相处,东巴文化、毕摩文化、边屯文化、摩梭风情等多元文化交织交融、绚丽多彩。

资料显示,“丽江”一名源于元朝政权在此设置的丽江路军民总管府,路因江名,这条江便是源自青藏高原的金沙江,别称“犁水”“丽水”。几千年里,为了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的源头,徐霞客等一批旅行家们溯源而上、艰辛探索,而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金沙江左携哈巴,右挈玉龙,古今多少事,江水滚滚流。时间和地壳运动,赋予这里的山水特殊的使命,金沙江与它的“小伙伴”澜沧江、怒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在云南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形成“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壮美奇观。

2003年7月,“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丽江就位于其核心区域。“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跨越云南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是一部记录地球演化史的教科书,也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隆升的见证,它云集了北半球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高山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占我国国土面积不足0.4%,却孕育了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类,为滇金丝猴、天行长臂猿、大树杜鹃等动物提供繁衍生息的居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位于金沙江与澜沧江之间的老君山,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名,老君山黎明景区拥有全国面积较大、发育完整、景色壮观的丹霞地貌群,由于地貌景观相对集中、空间距离小,一天之内可见太阳“三起三落”,老君山“九十九龙潭”澄澈如镜,各有风姿,日光之下,花木掩映,美如幻境。

属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水系的泸沽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清风徐徐,水波不兴,泸沽湖如同一颗明珠镶嵌于滇川交界处,世俗的时间似乎在这里静止,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还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的“活化石”,被称为“东方的女儿国”。每年5月到10月,泸沽湖上盛开着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海菜花,坐上当地特有的猪槽船‍,泛舟在泸沽湖的花海中,宛若身处人间仙境。

把湖泊称为海,是云南人对海的浪漫想象,湖光山色,万羽翩跹,冬日当然要去丽江拉市海赴一场候鸟之约。

拉市海湿地是云南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候鸟迁徙西线上的重要栖息地,目前,每年飞临这里越冬的候鸟有8万到10万只,监测记录到的鸟类有341种,占全国的22%。此外,还有被称为“丽江第一景”的观音峡,是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的险关要塞,被徐霞客称为“丽郡锁钥”。从青藏高原奔腾而来的金沙江在丽江市石鼓镇转了个弯,成就了“长江第一湾”的景观‍‍‍。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如今,这里依然传扬着红军长征“金沙水暖”的故事。

山水之间,一座古城。‍1997年12月4日,由大研古城、束河古镇和白沙古镇组成的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这座始建于南宋,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经沧桑却风姿绰约,古老厚重亦拥抱现代,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级网红旅游目的地。

大研古城内,一座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是曾经的丽江木氏土司衙署,历代木氏土司喜爱诗书‍,有“文墨比中州”的美誉。其中,与徐霞客交情颇深的土司木增文治武功出众‍,留下诗文1000多篇。木府旁,一座牌坊上书“天雨流芳”四个大字,这是纳西语的音译,意即“读书去吧”,世代生活于此的纳西族,到底有多爱学习,从这个牌坊或可见一斑‍。

喜爱学习的纳西族,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东巴文。作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古王国的东巴祭司,用这种古老的文字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典籍,20世纪40年代的调查数据显示,用东巴纸书写的东巴经典当时已有5000多卷。2003年,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记录着东巴文的东巴纸也有千年历史,东巴纸以当地植物瑞香科丽江荛花为主要原料,由于造纸原料本身有毒,纸张不易被虫蛀,可长期保存。2006年,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沙古镇因其保存着丰富的白沙壁画而得名,作为丽江纳西族在明清时期社会大开放的产物,白沙壁画受丝路文明及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兼具纳西、藏、白、汉等多民族画风,并融汉、藏、纳西等多元文化为一体,与敦煌莫高窟、北京法海寺、山西永乐宫的壁画齐名。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丽江

听一场纳西古典音乐会

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等组成,讲究“三老”“三宝”“宣科精神”。当你在丽江看到“100岁的老人”用“200岁的乐器”演奏“700岁的乐曲”,就会明白为什么说纳西古乐是丽江的魂,如此“太古之音”,且听且珍惜……

走在丽江的大街小巷间,你或许还能看到纳西族“穿在身上的生活智慧”。俗称“披星戴月”的羊皮披肩,是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披肩呈上方下圆样式,上部缀有两个大圆布盘,左侧代表太阳,右侧代表月亮,中部钉有七个彩绣圆盘,象征着北斗七星,寄寓着 “肩挑日月,背负七星”的美好意蕴,浓缩积淀着纳西文化中独特的图腾信仰和审美情趣。

不仅纳西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白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藏族等民族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

千人打跳沉浸嗨的三多节、热闹纷呈的棒棒会、燃烧激情狂欢不熄的火把节、颇具摩梭母系社会风情的转山节……

来到这里,“天天都在过节”的丽江一定会带你体验最炫民族风的魅力,交相辉映的民族文化孕育出独具匠心的饮食风情,“舌尖上的丽江”同样不能错过。腊排骨火锅是丽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之一,放养在雪山高原的纳西族农家“走地猪”,经腌制风干成腊味,有着独特的口感,烹饪时佐以蔬菜文火炖开,汤色浓白鲜美、肉质细嫩,吃起来香气四溢,味道醇厚。鸡豆凉粉,用丽江本地特产鸡豆制成,因鸡豆富含黑色素,人们把这种凉粉形象地称为“黑凉粉”,它质地细腻爽滑、柔韧适口,是下饭佐酒的一道风味好菜。历史悠久的丽江粑粑,作为茶马古道时期马帮风雨兼程中的必备干粮而存在,选用本地出产的精细麦面制作而成,口感酥脆,滋味香浓,馅料充足,“一日三吃”都不会腻。

“丽江粑粑鹤庆酒,永胜油茶家家有”,永胜油茶是丽江名扬四方、风味独特的茶饮品,因创制流传于丽江永胜而得名。其制作方法是利用油茶罐将大米文火煎烤至微黄,然后放入猪油、茶叶稍微烤制,接着冲进开水,待茶水一“涨”,一碗永胜油茶就大功告成了……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