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训,多支“国字号”队伍不约而同选择以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为大本营,开启2025年的冬训备战工作。
11月4日,洛杉矶奥运周期国家田径集训队在海埂基地拉开冬训大幕,这是国家田径队时隔多年再次以大规模、多项目冬训的形式来到云南。此次国家田径集训队共有参训运动员和教练员270余人,涵盖了跑、跳、投、中长距离、竞走等项目。“我还是第一次来海埂基地,基地不仅大而且设施非常齐全,基地里有一条非常适合我们竞走训练的公路,很安全。我们的食宿、保障都非常好,在这里训练让我很安心。”巴黎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杨家玉对海埂基地赞不绝口。今年冬训,她在海埂基地进行了两周训练。“云南不同梯度的海拔高度为长距离项目的训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海埂基地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环境、配套设施还是管理团队,在国内高原训练基地中都是数一数二的。”杨家玉的教练刘宏宇说。
为确保训练顺利开展,海埂基地在场地、体能设备、食宿、安保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准备,不仅配备了国际标准的田径场地和训练设施,还提供了丰富的体能力量器材和专项设备,运动员可根据不同项目需求进行专业化训练。基地(中心)医科训运动健康中心也积极配合国家队队医开展医疗、康复工作,全方位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在体能力量训练中心,游泳奥运冠军汪顺正在进行陆上体能训练,每年他都会跟随教练组来到海埂基地进行赛前储备。“我是2007年的时候第一次来海埂基地。不管是在这里生活,还是训练,都让我觉得像家一样温暖。”今年冬训,汪顺目标明确,要为明年全运会做好有氧和体能储备。作为汪顺的教练,朱志根对海埂基地更加了解:“高原训练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它能对运动员心肺功能和有氧基础的搭建起到关键作用。我希望能有更多优秀运动员、教练员来到海埂基地训练。”
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云南省体育局的统筹推动下,海埂基地先后建成了体能力量训练中心、竞技表现中心,配置了当前竞技体育领域一流设施设备,建设面积达5000平方米。今年冬训以来,运动健康中心深度参与对国家男篮、国家田径队、国家武术散打队、国家武术套路队、国家游泳队高原集训过程中的身体机能测试、体能训练、康复治疗等工作,有效实现高原集训成果转化。(云南日报 记者娄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