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现场。供图
11月27日上午,云南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举行专题讨论会,就《大力发展我省云水产业》调研报告进行修改完善,省级老领导孟继尧,西促会领导、政协委员和专家们逐字逐句认真讨论,力图使调研报告更切合实际,建议更具可操作性,进一步助推云水产业发展。
10月14日至22日,云南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和云南包装饮用水行业协会(筹备组),邀请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和相关专家,组成调研组,到昆明珍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大山饮品有限公司、云南轿子雪山水业有限公司和昆明承龙水业有限责任公司,围绕大力发展我省云水产业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现场。供图
调研发现,云南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水质好、污染少,得天独厚的绿色和生态优势是云水的一大特点。很多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水源水的水质已经达到《GB19298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中对于包装饮用水成品的指标要求,云水产业具备一定的特色和良好的基础。
桶装水在云南的普及率很高,特别是在城市,产品基本是山泉水。昆明市的桶装水产业已经在国内形成了一种异军突起的态势;瓶装水方面,某些水源中的偏硅酸含量超过90mg/L,是矿泉水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这在国内并不多见。专家们认为,云南的瓶装水还有很多可以和当地文化、旅游和自然人文景观结合的地方;云水产业如何开发利用好资源优势,是云南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名片的核心举措。
调研组也发现,尽管云南水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云水产业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行业发展缓慢,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和产值都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年产值仅为20多亿元,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仅有2家,云水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5%。从包装饮用水总产量、产值指标看,云南仅为贵州省的二分之一、四川省的四分之一。全省包装饮用水企业呈现小、散、弱状况。
云南也缺乏扶持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迄今为止,全省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扶持政策;此外,云水行业发展呈现区域性差异明显、产品同质化竞争等现象,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从总体来看,全省从事包装饮用水生产的企业有630多家,总体规模偏小。我省水企生产的产品以天然水居多,产品领域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导致了水企数量众多,同质化竞争激烈,行业内卷严重。一些水企为了生存下去,往往采取低价模式抢占市场,进而引发大规模的价格战,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情况。
调研现场。供图
参加调研的政协委员和专家建议,首先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云水产业的发展,把云水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扶持。鉴于包装饮用水产业近几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且水产业能与其他多个产业形成很好的关联性,不仅要关心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更要大力扶持规上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云水龙头企业,实现云水和其他云品并驾齐驱,打好绿色食品这张名牌。建议有关部门牵头组织,认真研究制订打造“百亿云水”产业的专项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
其次,要设立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改制升级、自主创新、人才引进、品牌质量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努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将云水纳入绿色云品支持范围,享受政府相应的政策扶持,推动云水与云茶、云咖等产业联动发展,将云水作为一个百亿级产业打造。
大家还就包装饮用水市区配送交通工具、矿泉水证照办理困难、指导企业充分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包装饮用水的公路运输给予绿色通道便利、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提出了许多建议。
政协委员们认为,通过多天走访,对云南包装饮用水产业的家底、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云水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将通过委员参政议政渠道积极反映。云南西促会领导表示,定稿后的报告将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到省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希望通过此举,形成合力,做强做大云水产业。(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