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这座坐落于高原之上、四季温暖如春的城市,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更不断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蓬勃的活力。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驻足。
来自越南海防市的邓江琴,2005年首次来到昆明并在这里扎根。19年里,她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从习惯这里到适应这里再到爱上这里,亲历了昆明的城市变迁,见证了昆明的飞速发展。
邓江琴与蓝花楹合影。供图
儿时来云南探亲 种下“向往中国”的种子
1981年,邓江琴诞生于越南海防市的一个华侨家庭。7岁时,她与父母一起来到云南省蒙自市,探望在当地电视台工作的舅舅,因为是第一次走进中国,她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风景很好!”这是她对云南最直观的初印象。让她更感到新奇的是,当时越南还普遍使用着黑白电视和照片,而中国却已经进入了彩色时代。
邓江琴儿时在个旧拍摄的照片。供图
回忆起那段时光,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邓江琴眼花缭乱,有小孩喜欢吃的长条棒棒冰和口香糖,还有各式各样的漂亮衣服……不禁让她感叹“来到这里,样样都是没见过的,新鲜的东西太多了,就感觉很兴奋。”
当时,舅舅一家带邓江琴逛了街,给她买了一条红色的裙子,带穿着新裙子的她,一起去了个旧动物园看孔雀。那一天,她在个旧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照片里的她,手持小伞,笑容如花般灿烂。
一个月后,她与家人结束探亲之旅返回越南。但这次云南之行,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步伐。这段旅程,同时也在她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向往中国”的种子。
成年后定居 昆明已成为第二故乡
时光荏苒,邓江琴从懵懂的小女孩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姑娘。2005年春节,因一段跨国恋情,她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来到昆明。这一次,不再是短暂停留,而是安家落户。
在昆明这些年里,邓江琴切身体会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与便捷。她说:“特别是在办理民政事务时,服务真的非常好,办理也很快。”
回忆起2017年考驾照的经历,邓江琴依然记忆犹新:“当时,工作人员担心我是外国人不懂流程,都特别照顾我。尽管我们之前并不认识,但他们就像朋友一样,非常热情地指导我,告诉我每一步应该怎么做。”近期,邓江琴换领了新的驾照,同样得到了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整个过程顺畅而高效”。
邓江琴(左)与女儿在昆明翠湖公园。供图
除了驾照的办理,邓江琴还提到了自己为两个孩子办理身份证的过程。她表示,得益于完善的登记系统,孩子们的信息能够迅速被检索到,手续简便高效。“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真的很好,民政服务方面做得很到位。”她赞叹道。
从几次办理民政手续的过程中,邓江琴切身体验到昆明的“热情”与“温度”。“无论我去哪里办理手续,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都非常好,全程面带微笑,从不因为我是外国人而区别对待,大家都是很平等的,让我感到是被关注的。”这让她深受感动,也让她能更快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
平日里,邓江琴热衷于摄影,并乐于将自己在昆明的所见所感分享到朋友圈。她镜头里的昆明,总能赢得朋友们的点赞。“出门就能看花赏景,在昆明生活真的很幸福。”她非常赞赏昆明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始终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邓江琴的家乡——越南海防市,因毗邻海洋,湿气较重,墙壁易受潮,就连要晾干衣物也成了难题。尤其有一年春节,她回家过年,恰好碰上连绵阴雨,这让她更加想念昆明的明媚阳光,急切地想要回到昆明。
“昆明景色好、空气好,绿化也非常好。我去过很多其他地方,但只有昆明四季如春,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我在这里生活了那么多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如今,昆明已成为邓江琴的第二故乡,她喜欢这里宜人的气候与便捷舒适的生活。
除自然环境外,作为一名母亲,邓江琴对昆明的教育体系同样赞不绝口。“我的两个子女都在昆明上学,是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受益者。老师们都非常负责任,学校也会经常更新教室里的设备与设施。”她补充说:“只要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益,学校都会竭尽所能,力求做到最好。”
对比往昔 昆明发展变化翻天覆地
时至今日,邓江琴已经在昆明工作和生活了19年。她在这里,生儿育女,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也是在这里,她亲历了昆明的城市变迁。
对比刚到昆明时的情景,邓江琴感慨不已。“那时的王大桥周边,尽是破旧的房屋与参天大树,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我们在沙朗乡桃园大村有个快递站,需每周往返数次,但因路况不好,乘车颇为颠簸。”
然而,仅仅几年,昆明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设施相继建成并日益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从低矮的房屋到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从颠簸的公路到四通八达的高速,从单一的公交到相互贯通的公交地铁城市交通网,从出租车到各类网约车……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快捷,无一不让置身其中的邓江琴惊叹:“现在交通很方便,昆明的发展真的很快!”
邓江琴(左三)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参加第8届南博会。供图
随着昆明的不断开放与发展变化,邓江琴也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日益浓厚的国际化气息。“昆明越来越国际化,真正开放了。”在昆明的这些年,邓江琴结识了许多同她一样,从越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远道而来,在昆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外国朋友。
闲暇之余,邓江琴会邀约外国友人相聚,一同品茗或喝上一杯咖啡。她们时常身着越南传统服饰,前往诸如正义路等地标性场所拍照留念,偶尔也会造访朋友家中,共同烹饪地道的越南菜肴,享受温馨愉悦的时光。
邓江琴曾在越南的师范大学学习汉语和英语专业,也是凭借这样的教育背景,以及在昆明多年的生活经历,她目前已在昆明保险行业立足,并兼职从事翻译工作。
近年来,昆明举办了多场国际性盛会,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邓江琴也因此有机会参与了多届南博会,利用自己的语言特长,帮助越南参展商与中国客户洽谈合作。
通过这些活动,她深切感受到了昆明在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云南有靠近东南亚和南亚的地理优势,昆明也很有实力,在旅游、经济和人文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邓江琴认为,昆明已经开始重视并聚焦国际投资,致力于吸引外资和打造产业集群。
对昆明未来充满信心 祝福中国繁荣富强
对于昆明的未来发展,邓江琴充满了信心,“无论是中国还是昆明,都蕴藏着无数的机会与可能”。她期待更多外国人来到昆明,共同感受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机遇。她确信,昆明政府机构将竭诚为在昆的外国朋友们创造更多的机遇与优良的环境。
“希望昆明能在外国人申请居留证方面有更多便利性措施。”目前,邓江琴正在申请中国永久居留证,渴望能继续留在昆明生活。
邓江琴身穿越南服饰在昆明正义路。供图
作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见证者,邓江琴通过电视屏幕,观看了中国洲际弹道导弹成功发射的全过程,见证了航天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空间站建设的伟大成就。“如今的中国,真正实现了国力的强大与实力的飞跃。”邓江琴说道。
她还提到了中越铁路项目,并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越南海防与中国云南紧密相连的高速铁路能够早日建成通车。这样,我的回家之路将变得更快,中越两国间的交流与往来也会更加频繁。”
值此之际,邓江琴也向中国致以最诚挚的祝福,祝愿中国繁荣昌盛!(昆明信息港 记者李双双 文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