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对滥“羽”充数不能放任不管
昆明信息港    12-20 14:28:03

随着深冬的脚步日益临近,气温骤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纷纷换上了既保暖又厚实的羽绒服,以抵御严寒。然而,令人震惊的是,此刻那份温暖与舒适的来源,竟可能是非法生产的低劣“二手翻新”羽绒服!在近日央视曝光的一起市场丑闻中,“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耸人听闻的现象不仅挑战了消费者的底线,更对羽绒服产品的质量、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市场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手羽毛球制成的羽绒服填充物主要是飞丝,即禽类毛片粉碎后的丝状产物。在粉碎过程中,羽毛球刀翎毛梗上刷的厚厚一层胶水也会被粉碎,这些粉尘附着在毛梗颗粒上,可能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此外,这些飞丝未经严格的消毒处理,可能携带大量的细菌、病菌、寄生虫或虫卵等,容易引发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过敏症状。长期接触这些污染物,还可能对皮肤和呼吸道产生慢性刺激,甚至有致癌的风险。

从羽绒服产品的质量角度来看,使用二手羽毛球作为填充材料无疑是对产品标准的严重背离。正规的羽绒服生产应当采用经过严格筛选和消毒处理的新羽绒,以确保其保暖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二手羽毛球不仅来源不明,其卫生状况更是无从谈起。这些未经处理的羽毛严重影响产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尽管已有新国标出台,规定绒子含量在50%及以上才能称为羽绒服,但仍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虚假标注,将飞丝服冒充羽绒服销售。穿着由二手羽毛球填充的羽绒服,消费者不仅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保暖效果,反而可能因接触有害物质而引发健康问题。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铤而走险,使用劣质原材料生产商品。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度和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外,“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事件还涉及欺诈消费者的严重问题。商家在销售过程中故意隐瞒商品的真实情况,以次充好,误导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违背了商业道德和诚信原则。对于此类欺诈行为,相关部门应依法严惩,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正义。

笔者认为,“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事件不仅是一起简单的市场丑闻,更是对市场秩序、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严峻考验。为了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羽绒服等商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劣质商品和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避免陷入消费陷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冯垚)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