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不脱贫,我就不退休。”这是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段惠仙当年立下的誓言。如今虽已退休多年,但她的热忱和决心丝毫未减。
段惠仙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段大姐”。工作期间,她帮助偏远闭塞的石林县西街口镇芭茅村改变了脏、懒、贫的状况,实施了多项民生工程,帮助500多户村民发展致富产业,全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长。
“我一直有股激情,当村民们亲切地叫我‘段大姐’时,我更是干劲十足,就想为大家做点实事。”说起帮助村民致富的事,段惠仙的眼睛里闪烁着光。
2016年初,临近退休的段惠仙主动请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立下了“群众不脱贫,我就不退休”的誓言。
芭茅村距离县城43公里,地处石漠化地区,人烟稀少、荒凉贫穷,集体经济发展非常落后。来到芭茅村,段惠仙为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在村委会工作,即便那里连厕所等基本的卫生设施都没有。
深入调研后,段惠仙迅速制定了“脱贫先脱脏”的策略。她坚信,只有改善村庄的环境卫生,才能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通过积极协调并获得上级部门支持,段惠仙筹集资金超1800万元,用于修建和拓宽硬化路、建设活动场地、整治污水池,以及新建公共厕所、待客室、村民洗衣房等基础设施,村里还建立了卫生保洁机制。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让芭茅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生活态度逐渐从懒散变得积极向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018年底,芭茅村脱贫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年满55周岁的段惠仙也正式退休。心中挂念着村民的她,向组织申请继续驻村扶贫。那时,她刚刚办完老伴的丧事,带着老伴“为村民多做实事好事”的遗愿,她毅然重新投身工作,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芭茅村的致富产业是人参果和大蒜种植。为解决农产品市场交易问题,段惠仙通过协调,引入人参果收购商10户、物流公司1家,引进企业新建1800平方米的果蔬仓库。为推动村庄进一步发展,她不辞辛劳,寻求政府支持与企业合作,逐步解决了各个环节的问题。2020年,芭茅村建成产业发展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工程,有了先进的人参果育苗基地和规模化的人参果分拣、物流中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
2020年12月,段惠仙结束了近5年的驻村工作,又当选为石林县鹿阜街道办事处龙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几年来,她扎根社区,组织79名退休老党员组成“银龄先锋帮帮团”等多个志愿服务队,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为社区困难群体送去温暖。
近日,段惠仙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荣誉面前,段惠仙说:“只要组织需要,我还想继续干下去,带领社区全力争创一流。”(云南日报 记者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