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的当下,“十五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阶段,能耗双控将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针对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市人大代表余艳红提出多项建议。
余艳红谈到,2024年,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CER)市场重启,今年开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逐步覆盖建材(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电解铝)等8个行业,这些变化对昆明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昆明市是全省唯一覆盖碳市场扩围八个行业的地级市,碳配额盈缺情况将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布局。因此,余艳红建议,昆明要做好融入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积极准备,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在203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碳达峰提供有力支撑。
在谈到昆明市的碳资源开发时,余艳红建议昆明应加快建立碳资源池,对碳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评估、分类储备和统一开发管理,推动具备条件的造林碳汇项目开发,并积极探索不具备CCER条件的碳汇资源开发。例如,可以针对光伏、储能等,开发碳减排挂钩贷款项目;结合安宁产业园区、昆明高新区等省级零碳园区建设试点,围绕节能降碳改造、绿色能源供给等,开展零碳园区碳金融试点探索。
此外,余艳红还强调,昆明应加快电解铝、磷铵及其他优势特色产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标识认证工作。在制造业领域,聚焦贵金属产业及铟、铂、锗、钛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品;在农业领域,瞄准花卉产业,特别是斗南鲜切花等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产品,率先开展碳足迹核算实践。
对于那些国家核算规则标准之外、但云南省企业集聚度高、供应链带动性强且特色突出的行业产品,余艳红建议昆明应积极开展碳足迹核算规则、数据采集规程的研究及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同时,要努力推动这些标准成为国家标准,从而在优势产品产业链上充分发挥绿色竞争力,在应对国际市场碳关税挑战中抢占先机。推动昆明绿色低碳产业走向国际前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昆明智慧与力量。(昆明信息港 记者曹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