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健康昆明 幸福之基”系列报道 “三医”协同带来健康红利
昆明信息港    03-06 08:42:10

宝宝刚出生突发疾病,第一时间救治、参保,挽救生命的同时减轻患儿家庭负担;老人失去行动能力,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让家属能够喘口气;市民用上质优价廉药品,医保部门把降费的关键点瞄向耗材……在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路上,“医”靠的底气从何而来?这与医保、医疗、医药(以下简称“三医”)协同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来,昆明市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创新,为健康昆明发展注入蓬勃动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让“幸福春城”可感、可及、可参与。

医疗降费增效为患者减负

市民李师傅3年前开始断断续续出现腰痛症状,经检查被确诊双肾结石并积水感染。近日,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三科进行了右侧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

手术通过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引鞘,结合一次性输尿管软镜进行钬激光碎石。泌尿外三科主任柯昌兴表示,目前泌尿外科输尿管软镜90%采用一期手术的方式进行,手术都采用一次性使用前端可弯输尿管负压导引鞘,在碎石的同时,能够将碎石从鞘中吸出体外。这种治疗方式不需要在患者体内预先留置支架管,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今年一季度,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引鞘治疗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医疗费用将再次降低。昆明市医疗保障局招采处副处长王浩介绍,目前,昆明市牵头全省州市联盟的第三批药品及第一、第二批耗材集采已完成中选结果公示,将于今年一季度落地执行。其中,46个生产企业823个品规的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引鞘中选,价格将从原来的2500元至6500元降到300元至700元,平均降幅82.9%。

柯昌兴介绍,集采落地后,每名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医疗费用将平均减少1500元。按照该院去年1000例手术患者计算,仅此一项,就能为患者节省150万元。

这是昆明市聚焦“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医保改革取得的成效的缩影。2024年以来,昆明市全面推进国家、省级联盟药品耗材集采落地执行,全年累计落实23批;牵头开展全省州市联盟药品、耗材集采各2批,其中第二批药品集采已落地全省执行,64个药品288个品规中选,价格平均降幅38.7%,预计为全省医疗机构节约药品费用3.42亿元,节约医保资金2亿元,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

呵护“一老一小”力量足

2月25日,83岁的倪国华看到云南璟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护理员李世林进家门后,开心地笑了起来。李世林要给倪国华助浴、按摩。

倪国华以前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她曾三次罹患癌症,分别是膀胱癌、肺癌、乳腺癌。因为腰部和膝盖疼痛,她几乎无法站立。在她最绝望的时候,李世林出现在她的生活里。“我是医生,我知道如果长期卧床,护理不好,生活质量会非常低。”倪国华说。李世林来了之后,倪国华和家人还有点顾虑。观察了几次后,倪国华放心了,她说:“按摩、洗澡、剪指甲、整理床铺,每一项护理都做得格外用心,比医院里的护工更专业。”

根据昆明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定标准,倪国华被确认为重度失能Ⅰ级。在她选择居家护理服务后,李世林每个月上门为她护理16次,每次2小时,几乎隔一天来一次。在李世林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倪国华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疼痛减轻了很多,精神状态也变好了。昆明市进一步规范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逐步提升服务质效,让2.33万名失能老人“老有所护”。 

“宝宝刚出生就得了疾病,医院立即救治,并马上为孩子办了医保,让我们少了很多后顾之忧……”2024年9月1日,敏敏(化名)刚出生便被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危重。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向患儿父母宣讲了新生儿出生即参即享政策,并及时指引协助患儿父母在医院医保便民窗口为孩子办理医保参保登记。12月16日,敏敏出院时顺利享受了居民医保结算,住院医疗总费用为172045.16元,基本统筹报销达到封顶金额60000元,大病医疗统筹报销69660.72元,两项合计报销129660.72元,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充分体现了新生儿出生即参即享政策的重要性和惠民力度。截至目前,全市42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新生儿出生即参保,12439名新生儿在医院端完成参保缴费,5193名患儿及时享受待遇,医保统筹基金共支付0.17亿元。

此外,昆明市持续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全市医养结合机构59家,医养结合机构总床位达1.9万张,建成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88家;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累计建成托位34890个,供托机构达818家。

智慧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市民陈女士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开通医保码“一码付”,通过一次展码,完成看病费用医保支付部分和个人自费部分一次性支付。陈女士是昆明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此次看病,她的医疗总费用为228元,其中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69元,个人现金支付159元。“通过一个码,既能直接进行医保报销,还能免密支付自费部分,不需要二次操作。”陈女士说。

医保码“一码付”通过整合医保结算系统与移动支付平台,实现医保支付无缝对接。患者只需一部手机出示个人医保电子凭证(即“一码”),即可完成门诊、住院各环节的医保费用结算,简化传统就医过程中的排队缴费流程,提升就医的便捷性和灵活性。目前,昆明市已有多家医院上线医保码“一码付”,今年有望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

近年来,从“窗口办”到“网上办”再到“掌上办”,昆明市不断探索医保公共服务数字化便民新路径,拓展延伸“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将服务网点由金融、“两定”机构,拓展到移动、联通、电信等服务网点,与“村村通”网络融通融合,在142个乡镇(街道)、1698个村(社区),打造了600个“延伸办”医保经办服务点,覆盖昆明行政区域内各乡镇和街道。乡镇(街道)、村(社区)医保服务分别实现32个、19个事项可直办或代办,38个事项赋权给多元化服务站点帮代办,并协调协同卫健、公安、人社等部门,打破信息壁垒,优化办事流程,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昆明市将坚定不移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呵护“小的”、照顾“老的”、保障“病的”、支持“新的”、挤掉“虚的”、打击“假的”,更好地守护群众生命健康,赋能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健康昆明建设新格局正在打开。(昆明日报 记者廖晶蓉 侯玉才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