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不论什么对华“关税风暴”大抵只是清风拂山岗
昆明信息港    03-11 17:29:29

“美国应该复盘一下,你们从这些年的关税战、贸易战中得到了什么?贸易逆差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在3月7日的外长记者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针对美对华加征关税的回应言犹在耳,美国正考虑对在中国建造或注册的船只征收港口停靠费的消息,已搅动了国际航运市场,多家跨国航运企业高管和行业协会出面公开批评,认为新增的成本将转嫁给进口商和消费者,并对全球船东和运营商产生负面影响。

天底下大抵是没有什么新鲜事的!

特朗普政府酝酿的一系列措施,除了推出《美国船舶法案》,还考虑对进入美国港口的所有中国制造的船只征收高额港口费,以鼓励航运公司多使用美国制造的船舶。其中充斥的贸易保护思维,在英美等国家的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美国在1920年推出的《琼斯法案》就规定美国内水中航行的商船必须由美国制造。更早地在17世纪,英国为与荷兰竞争推出《航海条例》,要求英国殖民地货物只能由英国商船运输。回顾历史,由于类似法案的出现,造船业在英美成为了本土专属,并致力于打击外来行业在本土的发展。后果就是变相提高了本土的造船成本,相应的维修、护理和升级也被减少。

可以说,在《琼斯法案》的保护下,美国造船工业不受国际竞争的困扰,缺乏质量、成本、技术方面的压力,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早已被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甩开老远。美国政府自身都发现,中国的造船产能是美国的232倍,美国的造船成本几乎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如今,整个美国只剩下13家主要造船厂,而且绝大部分都给海军造军舰,商船几乎没人做,更别提老旧的设备、高昂的成本,想靠贸易战来快速复苏本土造船业几乎是天方夜谭。

2024年的数据,全球约65%的新船订单都在中国,LNG、散货、集装箱各类船型几乎都占到了半壁江山。更需要指出的是,船只由中国制造,可能属于欧洲或世界上任意一家航运公司,为亚马逊、大众汽车等各类公司提供服务,最终为美国消费者运送货物。如果最终法令通过,受其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中国造船厂,航运公司将率先付出高昂的成本。根据各家机构的测算,每年新增的费用将达到300亿-520亿美元不等。一旦贸然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费用,船东要么想办法“改旗易帜”,要么绕道其他港口。如果出现大规模的“绕美国”现象,美国在全球航运链条上的地位自然会渐渐削弱。传统的《琼斯法案》本来就已经让美国的商船队规模跌到只占全球2.6%,想靠“美国船运美国货”来强行拉动本土产业,短时间内只会让供需失衡更严重:造船周期长、船员短缺,再加上高昂的造船成本,这场“振兴行动”无异于画饼充饥。

在2月14日的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外交部部长王毅用“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意象,道出了中国人面对挑战的从容与坚定。金庸先生怎么都没想到,属于文学创作的《九阳真经》中一句功法口诀,却成了如今中美竞争状态的形象描绘,面对美方的打压与挑衅,能以“清风拂山岗”的淡然化解压力,又以“明月照大江”的明晰坚守底线,这份自信与笃定,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一系列热词的具象展现,这正是中国“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的坚实底气。(昆明信息港首席评论员 周硕)

编辑:钱嘉榀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