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正文
气象早期预警“中国方案”惠及世界
科技日报    03-24 09:56:33

2024年3月30日晚,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出现短时强降雨。31日0时30分,金慈街道长潭河村发生泥石流,泥石流堆积体方量约2.7万立方米,造成10栋房屋受损,部分道路、耕地被掩埋。而受威胁区域内的130名群众,早在半小时前就转移到了安全场所。

“跑赢”泥石流的关键正在于当地以中国特有的方法论,夯实了早期预警的“四大支柱”——灾害风险知识、监测预报、预警发布和备灾响应。

2024年9月16日,第13号台风“贝碧嘉”在上海浦东临港登陆。上海市气象局早在9月9日就做好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于16日起每隔一个小时就提供一次精细化预报服务,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联合8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向市民及重点人群推送预警信息5300万条次,全市无人因灾死亡。

这些在气象防灾减灾长期实践中积累、凝练并不断更新的模式、机制、技术,不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美好生活筑牢安全防线,更为支撑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贡献了力量。

2024年11月30日,中国援赠的智能气象观测设备抵达巴基斯坦。“利用云端早期预警系统,我们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和更多模型来开展天气预报工作。”该国气象专家巴扎尔·奇玛说。

2024年8月,在中国帮助下,老挝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搭建完成。“这是一个很好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将帮助老挝社会、经济部门更好地应对洪水、干旱等灾害。”老挝气象水文局副局长维恩赛·马尼翁说。

在中国气象局援建的“助力老挝气象预警现代化建设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项目中,中方为老挝定制了一揽子多语种预警信息发布服务解决方案——助力开展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整体规划,帮助搭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预警信息多渠道一键式发布,提升预警信息覆盖率等。

这是近年来中国气象局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数据显示,通过搭建业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等,早期预警中国方案陆续在多个国家落地,风云气象卫星为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百余种数据产品和服务。2024年,我国共对来自60个国家的599名学员开展了气象培训。

“未来,我们将持续擦亮气象早期预警中国品牌,让预警服务覆盖更广、响应更快、触达更准,以中国式现代化气象实践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张杰说。

编辑:李涛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