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是衡量民生福祉的关键标尺。寻甸县联合乡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社会救助领域,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与扎实行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保工作模式,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为构建和谐社会筑牢坚实根基。
强化组织领导 构建协同联动工作格局
联合乡党委、政府将社会救助视为重中之重,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挂钩领导、分管领导及各部门职责,构建起 “领导牵头、部门联动、村委配合” 的高效工作机制。在马店村、落水洞村、三界村等的入户调查工作中,挂钩领导亲自带队,党群服务中心、民政等部门协同作战,与村委会紧密配合。
这一模式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避免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现象,确保救助工作有序推进。领导干部靠前指挥,不仅能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还向工作人员传递出社会救助工作的严肃性与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为“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创新走访方式 精准把握群众需求脉搏
为全面、准确了解困难群众实际情况,联合乡创新采用 “一看二问三核四评”走访摸排法。“一看” 居住环境,工作人员实地查看住房条件、生活设施,从房屋的破旧程度、家电配备等细节,直观判断家庭生活状况,如是否存在居住安全隐患、生活是否便利等;“二问” 实际困难,与群众面对面深入交流,耐心倾听他们在收入来源、医疗支出、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境,像了解因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经济负担沉重的具体情况,以及子女教育费用给家庭带来的压力等;“三核”基础信息,仔细比对户籍、病历、收入证明等材料,确保数据真实可靠,防止虚假申报与信息错误,保证救助对象精准性;“四评”救助等级,根据困难程度、致贫原因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定救助类别和标准,使救助资源分配更公平、更有效。
今年以来,走访中重点关注因病、因残、因灾致贫家庭,为13户16人特殊困难群体建立“一户一档”,详细记录家庭情况与需求,为后续精准救助提供有力依据。
实施分层分类帮扶 提升救助工作实效
基于全面走访摸排结果,联合乡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综合研判,实施分层分类帮扶措施。对于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核流程,确保他们及时纳入低保兜底保障范围,获得稳定生活来源;对突发困难家庭,如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重大疾病等,快速受理临时救助申请,简化审批手续,让困难群众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缓解燃眉之急;积极协调医保、教育等部门,推动专项政策衔接,叠加医疗救助、助学补贴等政策,形成全方位帮扶合力,减轻困难家庭医疗和教育负担。
将边缘困难家庭纳入监测台账,定期回访,实时掌握家庭经济状况变化,一旦发现返贫风险,及时介入帮扶,防止他们重新陷入困境。截至目前,联合乡2025年共申请办理临时救助63户65人。
完善后续机制 推动救助工作长效发展
为持续优化社会救助工作,联合乡制定一系列后续保障机制。一方面,加快审批进度,集中力量完成全部入户家庭的资格审核及公示,减少群众等待时间,让救助政策尽快落地生效;另一方面,强化政策宣传,借助村民大会、微信群等多元化渠道,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内容、申请条件与办理流程,提高群众知晓率,让更多困难群众了解并能主动申请救助。今年以来开展社保保障政策宣传宣讲24余次。
创新推行“主动发现”机制,由村委会工作人员定期排查上报困难线索,变“被动申请”为“主动服务”,确保救助无死角,及时发现并帮助那些可能因各种原因未及时申请救助的困难群众。
联合乡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创新走访方式、分层分类帮扶及完善后续机制,真正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温暖晴空。这一典型经验为其他地区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助力全社会共同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