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消息,为适应人民群众提升居住品质的需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3月31日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新《规范》以住宅项目整体为对象,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在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
距离上一版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已过去整整20年。2005年版《住宅建筑规范》是我国首部以功能和性能要求为基础的全文强制性住宅建筑国家标准。但随着社会发展,其部分条款已无法满足现代居住需求。此次发布的2025版《规范》,在层高、日照时长、噪音分贝、绿化等百姓关注的标准都有改进和提升。在最受关注的住宅层高方面,将新建住宅标准层高从2.8米提升至3米。这一改变不仅显著改善室内空间感,更为智能家居、新风系统等配套设施预留了安装空间。同时,4层及以上住宅强制配备电梯的规定,既回应了老龄化社会需求,也避免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现实困境。
应对老龄化社会需求,规范系统强化适老化设计,要求卫生间便器和洗浴器旁应设扶手或预留安装条件;要求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1个无障碍公共出入口;提高了户门、卧室门、厨房门和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要求,方便搀扶老年人进出,或乘坐轮椅进出。
在2019-2022年,住建部曾先后三次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此次《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发布,对住宅项目提出底线要求,有助于以更高标准推动住宅品质全面升级。
对于房企而言,《住宅项目规范》的出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规范》的实施将促使房企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细节,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房企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和技术来提升住宅的舒适度、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以满足新规的要求。虽然这可能会增加一定的建设成本,但长期来看,这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新规的实施也将促使房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住房,一直是民生的头等大事。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住宅规范,不仅是建筑标准的迭代升级,更是我国住宅建设从"数量扩张"向"质量跃升"的战略转型的标志。无论是层高变高、楼板变厚,还是电梯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都是越来越合理、越来越人性化的举措,都是为了让更多人住上好房子,过更美好的生活。从狭小拥挤到宽敞明亮,从几代人同室到各居其屋,这是时代进步的缩影。相信在新规实施后,房屋的使用价值会更高,也能让人们从“有房住”向“住好房”大步迈进。(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