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落阳村的石斛种植基地里,一株株石斛亭亭玉立,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石斛鲜条。
落阳村背靠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充足、降雨充沛,是石斛种植的“天然居室”,种植出的石斛品质上乘。近年来,贺派乡依托石斛特色产业资源禀赋,积极开展“招小商、建基地(建车间)、促就业”行动,招引耿马四方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全力探索“家门口就业”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就业优势。
采收石斛鲜条。 供图
“耿马县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我们到这里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党委、政府在公司选址、土地要素保障、公司登记注册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四方公司负责人张秀强介绍。
2003年,四方公司落户落阳村,投资5000万元流转土地,建成石斛产业基地700亩,带动周边500多农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每年支付工资40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寨发展石斛600亩。
“我在基地务工已经10年了,不仅方便照顾家里,每月还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落阳村村民付文琴边采摘石斛鲜条边说。
像付文琴一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不仅能挣一笔稳定的收入,还可以学习石斛种植管理技术。为了扩大就业容量,四方公司在耿马县人社部门的支持下,按照就业帮扶车间认定标准和程序,于2019年成立就业帮扶车间,每年可吸纳40名以上脱贫村民就地就近就业。
四方公司积极组织技能培训,创新推行提供设备、提供原料、定价回收的“两提供一回收”就业模式。将设备和原料送到脱贫户家中,让其在家中加工石斛枫斗,按斤计酬,赚取加工费。每名熟练工每月加工收入4000至6000元。
四方公司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和刘涛专家工作站,不断强化新品种研发,成功打造了集研发、组培、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学研一体化石斛产业链。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电商”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公司增效、村集体增资、农户增收。
2024年,四方公司共生产石斛鲜品200余吨、产值4200余万元。生产石斛瓶苗100万瓶,主要销往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同时,四方公司在科研上发力,研发了石斛粉、石斛原浆等10多款精深加工产品,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5项。四方公司先后被认定为“云南省科技型企业”“云南省石斛优质种业基地”“云南省铁皮石斛定制药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云斛”和“云祥斛”两个品牌被认定为“云南十大绿色农产品”。(云南日报 记者李彤 李春林 通讯员陈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