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川区以数字化建设为纽带,强化精准摸排、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推动流动党员心有所归、学有所获、行有所为,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作用难发挥等问题。
“精准摸排+数字建档”,织密流动党员“信息网”。江川区以精准摸排为重点,构建起线上线下双轨摸排体系,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家”。线下采取“三查三访四找”工作方式,在节假日返乡期间,引导党员主动报到登记,构建“一村一表、一乡一册、全区一库”的档案体系。线上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录入、动态更新,同步完善“外出原因、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方式”等12项关键字段,利用系统自动比对和失联预警程序,精准掌握党员外出动态、提升摸排效率,推动流动党员信息从碎片化向精准化转型。目前,全区共摸排流动党员367名,协调对接流出登记235条,线上核实流入党员信息41条,纳入支部管理41人,实现管理“零盲区”。
“双向联动+云端互通”,扣紧教育管理“闭环链”。创新优化流动党员教育方式,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学”。对流出党员,由村(社区)干部、“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一对一”或“一对多”包保联络,采取“线上推学+返乡补学”的方式,通过网络视频、线上对话定期开展云上“碰面”学习交流,确保线上“充电”不掉队;利用春节、中秋等流动党员返乡高峰期,为流动党员集中“补课”,推动其理论强起来、脑袋富起来、本领提起来。充分运用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对流入党员严格落实“流出地发起—流动党员报到—流入地接收”的闭环管理机制,主动接续教育管理,积极组织在管流动党员就近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确保学习不断链、教育不断档。
“暖心服务+智慧激励”,构建作用发挥“大舞台”。创新“服务+激励”作用发挥机制,主动提供精准服务,积极搭建共治平台,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为”。突出需求导向,以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建成75个集休憩学习、活动交流、紧急药箱等10项服务于一体的“暖心驿站”,通过信息化手段向流动党员定向推送政策咨询、就业信息、送学上门等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提供帮扶128人次。突出正向激励,建立线上“积分超市”,推行流动党员积分管理,将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承诺践诺、民生服务、建言献策等情况纳入积分管理,每季度在微信平台公示排名情况,从职业技能拓展、物资兑换、生活服务等方面为流动党员提供实实在在的积分奖励,并将积分情况作为流动党员年底评议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云南日报 记者李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