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呈贡区春城公园,一座镌刻着186位英雄名字的见义勇为主题广场落成开放。当市民们自发为黑色花岗岩纪念碑献上鲜花时,当礼仪警察护送着刻有牺牲英雄事迹的碑刻入园时,这座广场完成了从冰冷“英雄墙”到温暖“正气场”的升华,这不仅是对英雄的永恒致敬,更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样本。
广场设计者深谙“建筑是凝固的史诗”之道。占地150亩的空间里,正义之帆、正义之路、正义之门、正义之坊、正义轮盘5个主题雕塑和正气正义、见义勇为、平安建设3块主题浮雕,分门别类的26块宣传展板和英雄缅怀区等多个功能分区。或通过艺术手法将云南文化符号与见义勇为精神融合,增加见义勇为认同感;或以“义”的汉字演变和不同形式表达为线索,突出正义永恒不灭的精神内核,让传统美德在视觉震撼中直抵人心。最震撼的莫过于那面镌刻186位英雄姓名的纪念碑刻墙——这不是简单的名字罗列,而是能让每位参观者真切感受到的英雄精神温度。正如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所言,这里既是“不朽丰碑”,更是“精神灯塔”。
云南在见义勇为事业上的制度创新,为广场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从两次修订《云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到构建涵盖就医、住房、法律援助等24项优抚政策体系,再到为全国首创特定义务人员认定标准,云南用制度为英雄托底,让“德者有得,勇者有荣,助人有福”的理念深入人心。广场上特别设置的政策宣传区,将这些举措转化为可视化图表,让市民在参观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政府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关怀和支持。
开园当日,自发前来的市民在英雄墙前久久驻足凝望,一位英雄母亲朴实的话语中饱含欣慰:“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他救人没白死”。这动人场景恰似最生动的德育课堂:孩子触摸雕塑,青年合影留念,老者在正义之路沉思,见义勇为精神在无声中代际传递。春阳下,雕塑与碑刻化作育人载体,让崇德向善的种子悄然生根。
这座矗立在彩云之南的见义勇为精神殿堂,让我们读懂了新时代见义勇为事业的文明密码:它不仅是纪念碑上的鎏金名字,更是法治护航下的温暖保障;不仅是雕塑群中的艺术表达,更是市民生活中的精神指南。当“英雄墙”转化为“正气场”,云南正在书写着“德润云岭”的文明新篇,让见义勇为精神如春城繁花般绚烂绽放。(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卢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