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云南省发布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典型案例和行政复议意见书行政审判司法建议书典型案例——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云南日报    04-09 08:20:34

近日,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10个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典型案例和6个行政复议意见书行政审判司法建议书典型案例。

此次发布的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典型案例,涉及征地拆迁、行政处罚、行政协议等,最终都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审判实现了行政争议的实质化解,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实现定分止争,对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和各级人民法院办理案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此次发布的行政复议意见书行政审判司法建议典型案例为我省首次发布,体现了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在办理事关社会生活重要领域、群众关心重大利益的行政争议案件中,持续发挥行政复议与行政审判的监督效能,实现办理一案、规范一片、治理一行的法治效果,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了有益参考。

行政复议行政审判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典型案例

赵某不服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予办理不动产权证行政复议案

【案情摘要】申请人赵某有祖遗房产三格,因历史原因被登记为公房并安排困难户居住。2006年相关部门为赵某办理了其中两格偏厦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另一格暗房因有居住人未明确权属。后赵某对案涉三格祖遗房屋申请办理不动产权证,因无法提供权属证明资料,不符合办理条件而无法办理。申请人不服向被申请人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交信访材料,被申请人作出信访答复,认为其不具备登记条件。依托该市建立的信访与行政复议衔接机制,经向申请人释明后,该事项从信访导入行政复议程序。在了解申请人办证的难点堵点后,复议机构对被申请人进行了指导协调,督促被申请人主动调查取证并公示,最终被申请人依法为申请人办理了不动产权证,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终止。结案后,申请人专程写信向复议机关表示感谢。

【典型意义】将符合条件的申诉求决类信访事项导入行政复议渠道,是推动行政复议主渠道建设和信访法治化的重要路径。本案中,复议机构与信访部门积极配合,引导群众通过法治途径解决诉求,准确把握申请人核心利益诉求,对行政机关加强指导,督促其依法履职,最终使申请人的诉求得到圆满解决,实现案结事了。本案对于加强信访与行政复议有效衔接,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了示范作用。

行政复议意见书行政审判司法建议书典型案例

关于加强协同监管推进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治理的司法建议书

【建议内容】某区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发现,一段时间以来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诉讼、执行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工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不规范,违法发包、转包等情形大量存在;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大量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监管和保障制度未落实到位等,农民工欠薪纠纷的治理工作亟须加强。为此,该院从五个方面向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某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建议:厘清监管职责,推进协同治理;创新监管模式,实现常态管理;借力信息化手段,助推全流程治理;执法监督和联合惩戒并重,带动系统治理;开展普法宣传,强化源头治理。

【采纳情况】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某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高度重视、积极采纳该司法建议,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落实。加强制度管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工程建设领域“六制一金一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组织开展培训,制定了该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文书《法律依据索引》和《示范文本体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制定了《案件审理工作规则》《行政检查工作规则》;开展“回头看”工作,实时了解各项目制度落实整改情况。

【典型意义】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关系着劳动者切身利益,关系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该司法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能动履职,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及时化解基层矛盾隐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该司法建议的提出彰显了“司法为民”的力度和温度。(云南日报记者 邓清文

编辑:张水燕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