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推动县域产业特色化发展
云南日报    04-10 08:25:15

殷洁

产业作为县域发展的基石,产业发展得强不强,关乎县域发展的后劲足不足

地处“城尾乡头”,县域是城市与乡村的接合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更是承载人口流动、民生落地等重要政策施行的重要平台。

近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县域经济作为发展壮大“三大经济”的重要载体,按照因地制宜、产业支撑、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强县富民的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富民为目的,分类引导县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整体提升。

县域经济的潜力与活力成为联动全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盘。其中,产业作为县域发展的基石,产业发展得强不强,关乎县域发展的后劲足不足。

当前,县域经济面临着产业同质化严重、创新动力不足、产业链条短的现实困境。《意见》从产业布局、产业链构建、创新驱动、人才积累等多维度提出解决方案,这正是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所迫切需要的,通过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提升,云南可以从特色农业、特色手工业中走出来,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迈进。这种转变不仅能够提升县域经济的附加值,更能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县域产业发展需要强化科技赋能。云南的县域经济要实现质的飞跃,就必须突破传统的单一发展模式,引入现代理念和管理方法。从“旅游+”到“生态+”,从“农业+”到“科技+”,云南的县域经济正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即通过引入现代科技,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南华县依托“菌”科技,提升“菌”价值,强化技能人才吸引,成立院士及院士团队工作室等各类科研站所6个,组建南华野生菌研究院,专攻“菌”基因、“菌”检测等技术,探索驯化野生菌品种2个,制定出台“菌保”“菌贷”等系列措施,累计培育人工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135户,激发野生菌产业内生动力。

县域产业发展需要聚焦特色优势。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大观园内的瑰宝,从“四素同构”的元阳梯田到文脉相承的大理古城,从被誉为“金碧壮丽甲全滇”的建水文庙到一跃千年的独龙江畔,如何将这些特色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是云南县域发展的重要课题。比如建水县共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93项。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深厚的历史文化,更有极具魅力的非遗歌舞,依托“千年临安古城”与“千年建水紫陶”两张靓丽名片,将非遗体验延伸至旅居产业,丰富旅游业态,建水连续7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

可以看出,县域经济的出路在于要打破传统的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同时要增加县域产业布局差异性、协调性,实现县县各不同、区域强互补,从而凝聚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标记县域经济效益的新增长点,释放更多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

编辑:张水燕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