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峨山县探索“综治+网格”新模式——矛盾化解一扇门当好群众贴心人
云南日报    04-11 08:18:01

峨山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云南日报记者 王剑钊 摄

走进社区了解情况。 供图

发放宣传资料。 供图

调解现场。 供图

聚焦

今年以来,峨山彝族自治县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将网络作为基层治理单元,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让群众反映问题“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选择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峨山县双江街道嶍峨路142号的峨山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只见办事大厅宽敞明亮,受理窗口分门别类,热水茶杯方便取用。两侧的小圆桌旁,工作人员正在与前来办事的群众耐心沟通。

“我们把办事大厅设置在中心城区的主干道旁,就是为了让所有群众都知道,有矛盾纠纷,就来我们这里。”峨山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综治中心负责人张云凤说。

峨山县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为阵地,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5部门常驻,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轮驻,积极推动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入驻,整合力量形成社会治理合力,为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使“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成为群众的第一选择。

“几天前,有几位工人前来求助,我们通过沟通协调,当天就帮他们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张云凤介绍,综治中心的作用更多体现在统筹协调、研判分流、派单督办。综治中心在实体化运行过程中,建立完善了首问责任、工作例会、分流交办、办结反馈、工作台账、常驻轮驻、带班值班7项工作制度和信息报送、登记受理、先行处置、研判预警、协调联动、工作调度、领导包保、督办问责8项运行机制,确保综治中心规范、有序运行。

与此同时,综治中心还统筹整合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有关司法、行政资源进入中心,推动“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截至目前,峨山县共建成三级综治中心87个:县级综治中心集矛盾化解、治安防控、法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乡级综治中心与派出所、司法所融合建设;村级综治中心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延伸服务触角,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格局。

确保辖区各类矛盾风险隐患不外溢

峨山县双江街道位于县城建成区,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矛盾纠纷种类多样、主体多元、成因复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今年以来,双江街道推动社区治理服务中心、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4部门合署办公一体化运行,进一步巩固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质效。

今年春节前,双江街道收到某社区的紧急报告:因夫妻双方感情破裂且对婚姻家庭财产分割存在较大分歧,辖区内一上门女婿回家时,被女方家长拒之门外,导致矛盾迅速升级,该男子情绪激动并有暴力倾向。街道综治中心组织司法、派出所人员赶到现场,在疏导双方情绪的基础上,提供法律咨询并帮助男子顺利回家过春节。今年3月,峨山县法院开庭审理该离婚案,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分割,双方均表示认可。

“我们聚焦不放心人和事,社区和街道发挥好‘一线预警’的功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充分利用‘吹哨’权,协同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化解稳控,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双江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政法委员颜鹏说,该街道做实“两张清单”,起底排查辖区内各类风险隐患,按高、中、低分级管理,“一人一档”,落实重点人群包保化解,稳步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2025年2月,双江街道辖区内某企业工人与前来拆除设备的人员发生激烈争执,事态迅速升级。经调查了解,这起纠纷源于资产股权转让引发的经济矛盾,涉及资金超过67万元,且存续时间超过10年。街道综治中心第一时间行使“吹哨权”,向县综治中心发出红色预警,在24小时内组建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县司法局、县法院、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参与的联合处置专班,经过14天5轮调解,成功化解纠纷。

双江街道挂职副书记、综治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军武介绍,街道通过合理运用“派单权”“吹哨权”“督办权”三项权力,形成综治中心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具体办理、社会力量参与协同的工作格局,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更加精细化、精准化,自3月6日综治入驻以来,共向部门派单7件、“吹哨”3件。

社区网格员就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双江街道练江社区,社区综治中心门前的凉亭里,身着红色工作马甲的网格员正和社区老人聊家常。

在双江街道练江社区党总支书记、综治中心主任李旭看来,凉亭里坐着的不光是大爹大妈,更是民情民意的“信息员”,是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和“平安触手”。

结合练江南苑小区人口较多且地点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练江社区将综治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相融合,配备有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视频监控室、“三官一律”工作室、两代表一委员接待室等。同时,将整个辖区划分为10个网格,配备10名专职网格长和30名专职网格员,织密织牢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环境格中治、难在网中解、情在格中聚”的“一网共治”社会治理格局。

杨竹秀是练江社区25网格员,她对网格内住户情况了如指掌。“作为网格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仅要处理矛盾纠纷,更要懂得人情世故。”杨竹秀回忆,一天深夜,在她负责的网格中,有一位居家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突然发病,从5楼抛下花盆,砸坏多辆汽车,杨竹秀马上向社区报告,并挨家挨户找到受损车主说明情况,避免了事态扩大。“事情发生后,我们马上找到同时担任着社区综治中心的副主任的社区民警现场处理,避免直接报警出警引发群众恐慌。”李旭补充道,经过该事件之后,家属同意将该患者送医院系统治疗,避免了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李旭介绍,通过抓早抓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按照“查风险、除隐患、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要求,持续推动“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见效。(云南日报记者 王剑钊

编辑:张水燕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