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宜良县:做好“花旅文章”打造“网红经济”
昆明信息港    04-11 17:52:35

近年来,宜良县围绕市委“加快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春城乡居图,为昆明建设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撑”的发展思路,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实践探索出三种城乡“网红经济”发展模式:以“精品三角梅、多样樱花、特色多肉”为媒介,形成“以花兴业、以景促游、以食引流”的发展格局,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聚焦特色优势 把“精品苗木”打造为“城市网红景观”

坚持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开展“拳头产品”三角梅的研发、培育、推广、应用等工作,推动“小、散、乱”向“特色、精品、高端”转变,形成“交流研学+景观展示+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打卡点。打造产学研网红目的地。聚焦“种业端”,支持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为君开建设研发中心和种质资源库,投资1.26亿元,成立为君开产品中心,自主创新造型124种,申请专利25项,自主培育“宜结良缘”君临系列等多个新品种,填补了高海拔地区种植空白。年均接待考察调研、研学参观等100余场次以上、12000余人次。连续七年举办“中国·宜良三角梅产业高峰论坛”,吸引10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开展交流研讨活动,现已成为全国三角梅行业科普、科研、科创的最佳平台。

塑造城市景观网红打卡点。围绕“一园、四带、N网络”打造城市新地标、旅游新景点。聚焦“一园点睛”:投资3600余万元,建设三角梅博览园,融入三角梅花仙子、端午寻花游园会等文化创意元素,设置三角梅迷宫、三角梅主题婚礼等网红打卡点,年均旅游人数超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聚焦“四带织景”:依托储备林、美丽县城等项目,打造形成滇越铁路沿线等4条三角梅特色观光带,丰富群众游客“一路生花”旅游新体验。聚焦“N网焕颜”:将岩泉寺、68道拐、文庙、烤鸭美食街等景区和街区串联起来打造口袋公园,实现了城镇、社区、景区等绿美网络体系的统一,让“推窗见绿、行路见花”融入群众游客日常生活。做实三角梅网红经济。聚焦“电商端”,构建“云花链”数字化平台,产品覆盖全国80%以上省份,日均销售5000盆、销售额达6万元。目前,全县三角梅种植面积达3.8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带动4.2万农户年均增收2.3万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三角梅之乡”,今年,央视将作系列专题报道。

聚焦生态效益,把“荒山荒坡”打造为“乡村网红花谷”

实现从“山坡荒地”到“粉黛花海”的蜕变。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实施+村民参与”模式,引进云南程春种植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樱花谷”。深耕荒山治理。投资3亿元,把3800亩石漠化荒山建成粉色花海,培植樱花60余个品种,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樱花种植基地,目前已发展为集樱花种植、销售、研究、观赏为一体的网红打卡点,年均吸引游客8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拉动当地餐饮、住宿等行业消费1.6亿元左右,带动1200余户村民就业。深挖节会文化。传承宜良400多年花街文明,市场化举办6届“樱花文化旅游节”,中央电视台系列栏目5次专题报道。今年,被央视各频道、人民日报等媒体集中点赞。深化品牌效应。打造乡村振兴“七彩梦乡·幸福米户”品牌,在米户村种植“中国红”和“红玛瑙”樱桃品种突破10000亩,年产樱桃2500余吨,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打造“七彩梦乡·宜品良铺”品牌,线上线下推动文创产品开发销售,制作樱花饼、樱花茶、樱花工艺品等多种系列产品,销售额达200余万元。深拓温泉资源。樱花谷地处温泉地质带的绝佳位置,聚焦市委“为一个酒店奔赴一座城”的目标,积极与程春公司共同规划建设高品质半山温泉酒店,变“流量”为“留量”。

完成从“难造林地”到“千亩翠绿”的跨越。秉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坚持以户为主,责、权、利相统一,引进宜良绿兴苗木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冬林苑”,现已成为国家、省林业、国土绿化等相关会议的现场观摩点和生态修复治理“样板”的亮点工程。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投资2亿元,种植林木40余种160余万株,绿化陡峭荒山、荒坡等难造林地5000余亩,将荒山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带动了近200户农户从事苗木花卉种植,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精心打造康养栖息地。依托“福眼、寿眼、水上太极”三大奇观,嵌入彩色花浪、银杏大道等浪漫景色,赓续千年古寺文脉,注入“愚公”文化元素,打造“修身、养性、养心”的心灵栖息地,年均吸引近200万人次游客观光打卡。今年,聚焦“鲜花森林温泉”主题,与康辉旅游集团合作打造“云福山”康养旅居胜地,预计带动周边村民群众增加1.8亿元旅游收益。提炼总结“三棵树”经验。实践总结出“三棵树”理论:种下“三棵树”(三批树),三年后出售“第一棵树”,所得能够支付前期投入的成本;六年后出售“第二棵树”,所得除支付成本外能够产生部分经济效益;十年后“第三棵树”根深叶茂,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求是》杂志和各级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

聚焦食旅融合,把“农村庭院”打造为“乡村网红庄园”

积极引导青年人才返乡创业,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成功打造了以多肉为主题的特色网红餐厅“张宜庄园”,形成了“美食奔赴之旅”的带动效应。多元发力激活“美食”经济。投资约1200万元,对原有房屋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整院精心布置多肉植物,结合灯光、水景设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多肉王国”,成为网红餐厅的“引爆点”。带动杭州植觉园艺公司等外地企业“移居”宜良,引领“基地+直播”模式,多肉年产量突破5000万株。2024年,张宜花园接待游客量超100万人次,带动120余名本地居民稳定就业,拉动当地餐饮、景区、住宿等行业消费超1亿元。目前,在昆明、攀枝花等省内外城市开设5家分店。

多点打造增强体验效果。聚焦“食”,精心研制了汇聚本地饮食的酸汤猪脚、昏头鸡、宜良小麻鸭等特色餐饮。聚焦“赏”,设计了“绿植餐桌”“花房火锅”等特色场景,打造沉浸式用餐体验。聚焦“娱”,引入特色民俗表演,承办2025年跨年联欢晚会、“万人游宜良”文化惠民演出、篝火晚会等活动60余场次。新媒体引入助力品牌提升。组织一批网络媒体人开展集中式、互动式网络宣传,着力营造网红效应,先后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刊登宣传稿件100余篇,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发布短视频500余则,最高阅读量达10万余次,助力餐厅变“网红”。

下一步,宜良县将持续推动旅游资源产品化、旅游产品市场化,以三角梅等“拳头”产品布局更多突出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网红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多点开花、多业融合、串珠成链、连线成面的农文旅发展格局。(供稿:宜良县委政研室)

编辑:龙泉积    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