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中小企业借数向新
昆明信息港    04-14 08:08:51

1

碳足迹计算模型构建。供图

2

昆明风行防水智能化工厂。供图

3

昊邦总部。 供图

4

“云七通”仓储管理。供图

日前,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云南省2024年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名单,包括10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10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3个数字园区(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其中,7家企业入选2024年云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名单,涉及冶金、绿色铝、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5个领域;6个平台入选2024年云南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推荐名单;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2024年数字园区示范(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推荐名单。

近年来,昆明市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特别是2023年6月入选国家首批3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之后,昆明出台《昆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加快“智改数转”,在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带动全市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迈进。

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立试点企业目标库,聚焦正邦科技、贝泰妮、多宝电缆等497家重点企业推动试点;累计推动333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已达到总体目标的83.25%;培育省级“小灯塔”企业16家、智能工厂1家,认定市级“小灯塔”企业19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4家;累计创建国家级数字化转型各类示范项目47个、省级数字化转型各类示范项目98个。挂牌成立昆明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线下平台服务企业254家,发布数转产品141个、服务案例86个、咨询信息1225条、政策内容316条,组织各类数字化培训31场;线上平台注册企业628家,入驻服务商95家,发布“小快轻准”数转产品及服务222 个;征集到包括华为、海尔、浪潮、字节等在内的127家服务商,打造贵金属集团、唯恒基业、地矿测绘院、安泰得等省级“链式”案例4个,雪兰牛奶市级“链式”案例1个。

今年,昆明将聚焦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着力化解数字化转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重点开展试点城市验收、优化转型供给体系、降低企业转型门槛、加强数字化人才建设、营造转型良好氛围5方面工作,助力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整体提升。(昆明日报 记者杨敏

案例一

数字化管理赋能绿色制造

近日,由云南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院、广州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科易云科技(云南)有限责任公司三方联合打造的工业碳足迹管理服务平台成功入选云南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推荐名单,标志着云南在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碳足迹数字化管理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

云南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院数字碳中和实验室负责人申梦林介绍,当前国家正在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签制度。在他看来,工业企业只有构建透明、可验证的碳足迹核算体系,才能更好地参与绿色采购、绿色认证和国际贸易。

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24年,工业碳足迹管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聚焦工业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管理与应用,以“标准化、数字化、可信化”为核心理念,面向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绿色贸易等典型场景。系统以ISO14067、PAS2050等国际标准为基础,融合国内碳标签政策和行业评价规则,构建适用于高碳排放产品的建模规范与服务模板,为企业提供权威可信的碳足迹核算报告,助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建立“绿色身份”。

该实验室产品经理秦岭介绍,工业碳足迹管理服务平台自上线以来,不仅实现产品碳足迹的快速建模、自动核算和报告输出,还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式进入过渡期,出口企业必须建立符合欧标的碳足迹报告体系。该平台目前支持CBAM填报逻辑对接和核算格式转换,为出口企业提供了数字化支撑。秦岭介绍,除欧盟国家外,南亚东南亚国家也在加快本地碳标签制度建设,部分中国企业开始主动寻求绿色能力出海的解决方案。

“以前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检测主要依赖人工调研与第三方核查,流程复杂、效率低。该平台实现碳足迹核算的‘即插即用’,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管理成本。”中科易云科技(云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未介绍,该平台依托自主研发的碳核算引擎与LCA建模组件,化解了传统第三方人工调研成本高、周期长的痛点。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填报、终端采集等方式构建自己的碳足迹模型,并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实现碳排放实时跟踪与管理。“系统支持报告一键生成、区块链上链确权、平台间可信传输,助力企业在绿色产品认证、绿色供应链评估等多个场景中实现价值转换。”李未说。

目前,该平台已在云南、广州等地完成示范应用,助力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实现碳足迹的全过程监测与追溯,为降本增效和绿色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三方将围绕工业碳数据管理、绿色供应链建设、产品绿色资产确权等重点方向持续深化合作,推动该平台在更多行业和典型场景中落地应用,助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该平台将联合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依托本地产学研融合优势,加快布局南亚东南亚国际合作项目,共同推动“中国绿色制造”走出去。(昆明日报 记者杨敏 实习生高瑞临 岳宇

案例二

智能化工厂助企降本增效

“生产效率提升了,供应链协同增强了,产品质量控制更精准了……”谈及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好处,昆明风行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风行防水”)相关负责人鲁家华说。

昆明风行防水是云南省内一家专业从事防水材料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为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自成立以来,昆明风行防水始终坚持“时尚、创新”的经营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已建成1个现代化生产基地,设计产能为年产2000万平方米新型防水卷材、2万吨防水涂料及3万吨内外墙装饰涂料。通过自主研发,昆明风行防水推出包括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内的多种高品质防水材料,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

2024年,昆明风行防水加入昆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并研究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搭建了MES系统,投入部分智能设备,优化网络配套,转型后公司投入产出比整体表现良好,达到99.98%。”鲁家华介绍,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不仅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还推动了绿色低碳转型和国际化布局。

具体来说,昆明风行防水通过设备互联与数据集成,实现生产计划动态排程,实时监控与调整,减少停机时间,提升产能利用率。依托“一物一码”技术,全流程质量追溯效率明显提升,预警潜在工艺缺陷,降低质量风险。搭建ERP+MES系统,打通采购、生产、库存数据,优化物料调度与交付周期,降低缺料与库存积压风险。同时,在系统中集成能耗监测模块,实时分析碳排放数据,优化生产方案,推动绿色制造。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生产数据实时可视与无纸化办公,提升决策效率。

得益于企业的成功转型,昆明风行防水入列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日前公布的2024年云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名单,成为全省新材料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数字化转型让我们实现数字化、集成化、模型化、可视化、自动化综合应用,智能化工厂建设实现阶段跨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成本。”鲁家华表示,目前昆明风行防水已基本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到智能制造的转变,未来将深化物联网、大数据与AI技术应用,打通生产端到供应链全链路;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数字化转型,培育复合型人才梯队,同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以数据中台驱动精准决策,持续提升行业竞争力。(昆明日报 记者杨敏

案例三

数字技术推动医疗提“智”

在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日前公布的2024年云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名单中,云南昊邦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邦制药”)在列,成为生物医药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昊邦制药抓住“建设数字中国”机遇,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逐渐探索出一条由传统医药企业向医药大健康一体化综合服务商转型,实现商业模式升级的数字化建设路径。

昊邦医药集团依托在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的优质资源,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医药大健康产业链,致力于打造医药健康产业数字化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通过互联网诊疗、电子处方流转、远程审方等模式对药店进行升级,最终形成医药健康产业的互联网生态和形态,实现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进入数字化医药健康产业经济,实现经营收入裂变式增长。

昊邦互联网医院是云南首家企业型互联网医院,整合了昊邦制药在工业、商业、零售、健康体检中心、实体医院等领域的产业资源,通过数字化赋能、运用信息技术充分链接电子健康卡、体检预约、家庭签约、线上药店等多个功能模块,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家咨询、复诊、检查、开药、医保统筹线上支付等一站式专业医疗服务,为患者搭建便捷就医的桥梁,让医疗更“智慧化”。

昊邦制药相关负责人介绍,昊邦互联网医院将传统医院与“互联网+”技术融合,连通医疗服务的需求方、服务方、支付方和药品提供方,为患者提供分层、协同、联合、全程、连续的医疗健康服务,推动全省医疗资源普惠下沉。昊邦互联网医院自上线以来,注册用户突破50万人,惠及用户8万余人。下一步,昊邦制药将把人工智能应用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人工智能有望充当医生助理的角色,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完成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昊邦制药积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实现服务和资源共享,切实帮助中小企业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及风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融通发展。此外,针对传统连锁药店进行数字化智慧升级,形成药品零售的新模式,实现医药行业数字化改造与转型,有力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领军企业,昊邦医药集团已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融通发展的生物医药大健康全产业链生态圈。未来,昊邦医药集团将不断拓展深化业态创新成果,发挥昊邦医药物流、互联网医院、云药在线、医链云方等平台的孵化作用,引领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昆明日报 记者郭曼

案例四

AI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动能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日前,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4年云南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推荐名单,昆明埃舍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舍尔科技”)的“云七通”数字中药材全产业链平台入列,是生物医药行业唯一入选的平台。

作为云南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先锋,埃舍尔科技通过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深度挖掘产业数据价值。埃舍尔科技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中药材、花卉、肉牛等高原特色产业实现全链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动能。

“云七通”是埃舍尔科技专注中药材产业的全链平台,以“数据+产业”为双核驱动,以数字种植基地为基座,贯通种植监测、智能加工、溯源交易、供应链等核心环节,赋能中药材产业实现质量管控升级与价值链重塑。通过物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中药材“种—产—销—服”全链标准体系,推动传统农业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跨越。在文山三七产业中,“云七通”链接了22个共享车间,协同完成超万吨三七加工,货值突破4亿元,加工效率提升30%以上;通过直采订单模式,平台在云南多地实现超万吨中药材直采,货值超3亿元,带动农户收入增长。

埃舍尔科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结合”数字化转型模式还服务了云南高原特色的其他产业。在花卉产业,“云花通”平台通过数字孪生和精准种植模型,将菊花试点农户A级花比例提升20%—30%,收益增长30%—60%;在肉牛产业中,“云牛通”平台连接育种场、养殖场、交易市场等环节,完成5600头牛数字化管理,并以数据为支撑对接金融资源,解决农户融资难题。

埃舍尔科技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不仅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还通过重构产业链协作模式,推动产业生态革新。在生物医药领域,“云七通”平台解决了三七产业标准化生产和协同效率两大难题,通过连接种植户、加工厂、供应商和客户,形成“无边界工厂”协作网络,释放闲置产能,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建立全链路质量管控体系,实现从种植环境到流通环节的智能闭环管理。

“平台让产业链参与者从‘单打独斗’变为‘共生共赢’。”埃舍尔科技负责人介绍,种植户通过平台加快资金周转,加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下游企业采购成本降低,政府则借助数据实现监管和税收增量。这种“开放式创新”模式,以数字技术打破产业边界,重塑了社会化服务体系。

面向未来,埃舍尔科技计划进一步深化AI在种植和加工端的应用,联合科研机构共建农业数字标准库,推动跨区域产业协同。公司还将打造覆盖更多农业品类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数据贯通和流程再造,形成“产业要素数字化—数据资产化—资产服务化”的闭环,最终构建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农业生态。(昆明日报 记者郭曼

短评

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政企合力

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资金、人才、市场等发展要素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找准方向加快“智改数转”,少走弯路,是转型的关键。

2023年,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在2023年—2025年分三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通过开展城市试点,支持地方政府综合施策,探索形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市场机制和典型模式;通过示范带动、看样学样、复制推广,引导和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就如何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信部还发布官方指南。

经积极争取,昆明市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获1.09亿元中央专项资金助力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截至2024年,全市已启动5个批次试点项目、推动333家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加速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昆明模式”。

在宏观政策“指挥棒”引导下,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形成合力,是重要的一步。当今,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主动拥抱变革,才能在数字经济时代赢得立足之地。昆明的中小企业有自身的特色,紧紧抓住产业转移、南向开放等机遇,与政策形成合力,数字化转型之路必定事半功倍。企业自身也必定是最大的受益者。(昆明日报 作者吴洁

编辑:李丽朱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