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城市网盟联播 正文
从“人进鸟退”到“人鸟共生”:丘北湿地修复见证生态觉醒
文山发布网    04-14 10:53:01

今年的4月8日,是第4个“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作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丘北县以普者黑生态保护治理为抓手,统筹推进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执法监管和公众科普教育,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春回大地,在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成群的白鹭正在田野间觅食,这里不仅是游客心中的“世外桃源”,更是东方白鹳、金雕、天星高原鳅等4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居乐园”。

为守护这片生态净土,今年以来,丘北县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累计开展湿地巡护超过1000公里,计划布设红外监测设备10台,成功救护受伤野生动物20余只。通过“普法进村寨”行动,向周边群众发放保护手册5000余份。

“我们以‘普者黑湖生态修复工程’为核心,实施退耕还湿1200多亩,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6处。在2025越冬水鸟监测工作中,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湿地公园猕猴种群数量由原来的47只增长到现在的150余只。”丘北县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站工作人员毕林‌介绍说。

资料图 朱志刚摄

春季是野生动物繁衍的关键期。在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观测到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猕猴新生儿群体。据监测,今春已有8只猕猴幼崽成功存活,截至目前,丘北全县共记录野生动物339种,其中,重点保护鸟类34种,珍稀濒危及特有鱼类10种,生物多样性“家底”愈发厚实。

世界珍稀动物保护日不仅是一个节点,更是生态文明的日常践行。在丘北,从政府到村民,从监测员到小学生,“保护优先”已成共识。正如这片山水所见证的:守护万物生灵,就是守护人类未来。(丘北融媒记者:罗廷方 段誉 吴哲芳 谭于骞)


编辑:上官艳君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