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春城的音乐艺术名片——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跨越2550公里,一行85人将登上北京国家大剧院“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舞台,以“彩云之声”为主题,为全国观众献上一场充满云南风情与时代精神的交响盛宴。此次演出不仅是乐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云南文化以交响乐为载体,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迈出铿锵步伐。
鲜花与交响 云南献给首都的双重礼物
“中国交响乐之春”由国家大剧院于2008年创办,每两年一届,是国内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广的交响乐盛会之一。第九届以“进乐新篇”为主题,来自全国的21支职业交响乐团、21位指挥名家和1支国际名团将齐聚北京,以26场音乐会浓墨重彩地描绘当今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图景。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作为西南地区职业乐团的代表,将与众多优秀的交响乐团同台交流互鉴。
此次演出,乐团将续写跨越十七载的音乐情缘!自2008年亮相“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奥运演出季”后,乐团即将再度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作为聂耳故乡的音乐使者,乐团始终致力于将边疆民族文化与中国交响乐的时代韵律交融。多年来以音乐为桥,从2008年奥运演出季到如今的 “中国交响乐之春”,乐团既展现地方文艺院团的成长蜕变,更以云南民族文化为中国交响乐注入鲜活基因,让全国观众通过音符感受云岭大地的文化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乐团还特别准备了云南高原的鲜美花束,每一朵鲜花从采摘到包装都来自亚洲最大的斗南花市,将跨越几千公里承载着春城最真挚的祝福送达到每一位观众手中。愿这束跨越千里的云南之花,伴着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动人旋律,通过弓弦之声,演绎彩云之南的浪漫与厚重,奏响中国交响乐的时代强音。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连接传统与现代、边疆与首都的文化对话。
交响语言勾勒云南文化 为“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次赴京演出,乐团精心策划了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的曲目,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致力于通过交响乐这一世界语言,让云南的山川、历史和民族心跳被更多人听见,用作品彰显云南文艺创作创新的实力与魅力。
演出的上半场以张朝的作品为主线,《中国之梦》选自交响套曲《彩云之诗》,用磅礴的旋律描绘云岭大地的壮丽山河;弦乐版《小河淌水》将云南民歌的柔美与交响乐的细腻交织,仿佛听见月光下流淌的爱情私语;《火之舞》则以炽热的节奏点燃舞台,展现云南少数民族的奔放热情。
随后,黄荟的《猎歌》以灵动的音符勾勒出原始丛林的野性与生机,邹野改编的《翠湖春晓》与《回家-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则通过交响化的语言,将昆明的诗意与彝族经典民歌重新演绎,让观众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创新的魅力。
下半场的重磅之作交响组曲《聂耳与国歌》紧扣时代脉搏,作曲家李沧桑运用朴素的音乐语言和简洁的作曲技法,从不同阶段和角度切入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一生,整部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生动地勾勒出聂耳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这些原创的交响乐作品融合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时代精神,既是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而原创交响乐作品也是职业乐团的立身之本,此次演出也向世界展示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不仅有演绎经典的实力,更有推动中国交响乐创新的能力。
云南作为我国民族文化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持续推进“文化强省”战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此次亮相国家大剧院,正是云南践行“文化走出去”的生动缩影。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团长柴沁园表示:“这场演出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云南主动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交响乐团作为高雅艺术载体,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既能提升云南文化品牌的高端化、国际化形象,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都市时报 记者吴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