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云南日报    04-18 08:27:23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围绕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根据全国“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安排部署,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科学有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研究,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政策,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促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主体功能区制度的落地实施,将“红线”落在云岭大地上,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目前,全省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35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总面积的29.61%。其中文山、大理、丽江、怒江、迪庆等滇西北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滇东南生态极敏感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辖区总面积比例达40%以上。全省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生长地、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在此次划定工作中,云南坚持“应划尽划”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增强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构建云南“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奠定基础,切实维护云南生物多样性,更好保障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严格落实国家有关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各项要求,云南从省情出发,于2023年8月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主要立足于加强有限人为活动管控、规范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审批、严格落实临时用地生态恢复责任、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等4个方面,细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具体要求。

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得到有效执行,我省持续探索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测评估机制,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化技术和传统标识相结合的手段,实现对重要生态空间的精准管控。同时,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衔接,形成“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可持续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体系,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支撑。(记者 胡晓蓉)

编辑:张朝瑞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