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仍处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恐慌里。
当地时间4月16日,美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低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幅1.7%,标准普尔500指数收跌2.2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跌3.07%。
与此同时,国家电影局此前宣布将“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也持续在美国服务业引发了连锁反应。
华纳兄弟连续三周市值大缩水,已经蒸发66亿美元,派拉蒙两周内市值减少超10%。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最近一档美国新闻节目中,曾参与《钢铁侠3》等影片制作的好莱坞电影人对这个判断表示认同: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世界和好莱坞互动时代的结束。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业的缩影,也是美国服务业的缩影。
透过美国电影行业特别是好莱坞对美国政府不满的声音,可以看出恐慌正如何在美国不同产业间蔓延。
好莱坞的可能性,正在被特朗普政府亲手打破。在全球银幕前,好莱坞大片正在加速失去吸引力。
现实或许就像网友评论的那样,《哥斯拉大战金刚》或许还能靠全球市场苟延残喘,下一个“怪兽宇宙”系列,可能就撑不下去了。
好莱坞对特朗普政府的不满还不止于此。
最先被特朗普关税击中的,是电影的“地基”——布景的制作材料。
搭景需要大量木材、胶合板和钢材,这些物料很多都从中国等国进口。关税的提高,便意味着这些关键原料将更昂贵、更难获得。
向电影布景组供货的油漆供应商表示,关税影响到了他们的进货成本,他们预计油漆材料价格会上涨30%。
而漆,只是布景的一项材料。电影的布料、配饰和鞋类基本均依赖进口。
对此,好莱坞美国联合服装公司总裁戴安娜·福斯特就坦言,“我们挺不过去了”,因为她还需要将服装运送到全球各地客户的剧组中,而跨境运输和物流成本正在因关税而上升。
而原材料进出口和跨境运输,这是电影行业的货物贸易之一,也是关税影响体现得最直接的地方。
但今天好莱坞更依赖的,也更担心的,其实是广告、发行、版权授权等服务贸易的收益。
谭主分析过,中国将适度缩减美国电影的进口会产生连锁反应。
由于美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盈利点确实在于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因此,如果中国消费者开始在电影领域对美国产品“降温”,这种趋势很可能会进一步外溢,影响到其他依赖美国IP和品牌溢价的行业。
当下,由于中国将适度缩减美国电影的进口,一些原本投资电影的广告商,正在重新评估是否缩减影片广告的投放。
在过去的几周里,颇具影响力的广告分析师Brian Wieser和媒体情报公司Magna都下调了他们对2025年广告增长的预测。
Wieser将2025年的展望从去年12月的4.5%下调至3.6%。Magna将其展望从之前的4.9%下调至4.3%。
一面是因关税增加的成本,一面是因关税减少的收入,这些都在让好莱坞电影人陷入深渊。
曾创作《与鲨共舞》(Swimming With Sharks)的导演、前制片公司高管George Huang就说,好莱坞本就受到多重打击:疫情、罢工、洛杉矶山火、票房下滑、观众习惯改变等。
“我只担心,所有这些事加在一起,会不会变成那根压在汽车引擎盖上的羽毛,而这辆车正悬在悬崖边。”
即便特朗普于4月11日对部分产品开出豁免,整体贸易政策仍在反复变化。他表示:“现在每个人都面临经济不确定性,导致所有事情都放缓了。”“制片公司本来就很谨慎,现在是真的更谨慎了。”
反映在数据上,FilmLA的报告显示,2024年洛杉矶摄影棚使用率从90%以上骤降至63%,项目数量和拍摄天数均跌至近六年新低。
2025年第一季度,洛杉矶地区街道上的外景拍摄总天数为5295天,而去年同期为6823天。相比去年,洛杉矶今年第一季度的拍摄天数下降了22%。
好莱坞在特朗普的关税等政策阴影下——削减预算,甚至停止电影立项,更妄谈影响力。
收录于美国影视平台IMDb的一则短片更加深刻反映了好莱坞对特朗普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强烈不安。
这则短片的标题是,《特朗普政府下的好莱坞正在崩塌》。
如今,好莱坞已经将特朗普视作“伏地魔”一般的存在。
实际上,谭主近期在持续追踪美国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相关讨论,发现有99.2%的美国网友都认为美国政府对美国电影业造成了损害。
事实确实如此,被关税冲击的好莱坞,早已扛不起美国软实力的未来。
不过,在某种程度上,当好莱坞不再是世界故事讲述者的中心,世界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故事的讲述者。
如果美国政府继续一意孤行,在服务贸易上势必会遭到更多的反制和反噬。
曾几何时,美国大片不仅让世界观众为之倾倒,其塑造的美国硬汉往往以救世主的形象吸引影迷无数,也在潜移默化中输出了美国精神。而今,好莱坞电影被特朗普关税打得气息奄奄,这,恐怕就是“美国时代”结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