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欣(西南科技大学)
近年来,桂林市旅游业口碑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众多游客对桂林的自然风光赞誉有加;但另一方面,强制消费、宰客现象、景区过度商业化、配套服务不完善、低价游乱象等负面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桂林旅游的品牌形象与市场口碑。(4月20日 澎湃新闻)
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底蕴,且以“桂林山水甲天下”闻名的桂林,本应是许多游客慕名前往的旅游胜地。然而伴随着桂林旅游公司累计亏损近10亿元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的同时,有关桂林宰客乱象、服务缺陷的话题同样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大量网友在评论区吐槽自己曾在桂林被宰客的经历,不少本地网友也直言道“本地人也会被宰”。
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出行旅游的舒适度是最重要的,这种舒适度不仅体现在行程安排上,更体现在旅游目的地的人文景观和游玩体验上。其中,人文景观是吸引游客前去欣赏打卡的首要原因,相应舒适度也会受到天气原因或习俗不同的影响,游客对于这种相对不可控的人文景观也会持有更包容的态度。而对于游玩体验中的频繁宰客和强制消费行为,游客则是厌恶至极、难以忍受。比如,许多游客一致吐槽的“坐竹筏给小费”“餐饮定价过高”“出租车随意加价”等行为。
这种负面体验严重损伤了游客与旅游地、旅游商户之间的信任,且这种不信任会通过社交平台、短视频的传播得到进一步渲染、强化,使得更多游客因为担心遭遇同样的经历而拒绝前来游玩,对于旅游地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宣传减章”。
由此所暴露出的旅游市场管理欠缺、服务意识不到位是重要原因。但令人意外的是,这种现状的持续存在却一直没有引起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关注、重视。在信息迅速传播的当下,相关部门如若不尽快解决此类问题,而是任由舆论自由发酵、游客持续吐槽,那么,其他游客前来游玩的意愿也会逐渐降低,曾经的旅游胜地也可能变成“旅游剩地”。
而与此呈现一定对比的,以旅游热度日益增长的重庆为例。作为一个以“8D城市”“赛博朋克风格”闻名的山城重庆,其在宠爱游客方面,颇有建树。为让游客更好欣赏风景和拍照打卡,重庆不仅会提醒当地民众错峰出行,给游客提供更多空间游玩,更会通过封路方式,让游客行走的道路更加畅通便捷。对于那些被游客热衷打卡的景点,如“轻轨穿楼”“大屏拍照”等,重庆还会积极修建观景台,以便于游客更好拍照纪念。重庆始终把游客放在首位的服务意识,也将因此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金杯银杯不如游客口碑”,要想减少负面信息对桂林旅游的影响,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整治、打击有关乱象,坚持“游客本位”思想,重视游客体验评价,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唯有如此,桂林旅游才能再度迎来更多游客的光临与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