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避暑季,天南地北的“银发族”赶在夏天来临前如期而至。他们从京津冀、江浙沪、川贵渝赶来,住进昆明,住进石林、宜良、寻甸、嵩明……他们每个人都有熟稔于心的昆明旅居图,是每年往返久居绘制而成的。这张昆明旅居图,是自然生态与幸福生活的融合共绘。
“不只有春天”是银发候鸟族对久居昆明深刻的体悟,也是昆明文旅产业寻求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以高质量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打破单一自然气候资本向幸福资本升级的目标。从政策红利到市场蓝海,昆明正经历一场以高质量旅居产业为支点,撬动银发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实践。
培育良木
多年以后,已生华发的李健回忆起自己的创业之路,仍然会怀念石林的春天。
比往年早两个月,李健的手机被提前打爆。每天上百个电话从全国各地打来,续房的、新订的、咨询服务的,“石林旅居属于厚积薄发,我们今年的火爆属于质变促量变。”李健说。
李健,湖南湘潭人,石林简寓民宿旅居基地创始人。“我更喜欢老人们喊我‘阿黑哥’。”李健笑言。他口中的“老人”都是他迎来送往的常客。
简寓民宿旅居基地创建于2020年,通过“产权分散持有+统一托管服务”整合酒店、公寓、住宅等资源,以住宿为基础,构建起集吃住行游娱及生活管家于一体的旅居服务商业体系。目前,简寓民宿旅居旗下共有房间超过600套,春末夏初开始,一房难求,石林常年平均温度18摄氏度左右,决定了300天的旅居旺季。
“主要的旅居客群集中在50岁至75岁,从2022年开始,市场呈量级增长。”李健认为,石林旅居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并非偶然,实则早有伏笔。
2009年开始,从事文旅地产销售代理工作的李健,从三亚、北海、西双版纳等旅居热门地转向,精耕心中厚土石林。在他眼中,“天然氧吧”石林,自然生态、旅游风光、人文风情等都决定了文旅发展的巨大潜力。这一判断在2018年得到了证实,那一年,李健参与销售代理的凯旋城开盘,3小时售罄,300多套房被江浙等地购房人买走90%,他们中多为异地养老的“银发族”。
随后的旅居市场热度,再次印证了李健的判断。简寓民宿旗下的简寓酒店,前身是石林老牌传统酒店,2020年,为适应市场需求,李健和合伙人一起接手酒店并改造升级,为旅居者提供吃住娱一条龙生活服务,并为旅居老人提供生活管家服务。试水一年多,简寓酒店冲入石林旅居品牌前三。面对市场的利好,李健迅速反应,整合住宿、旅游、服务等资源,并进行专业化、标准化配建。3年后,简寓民宿构建起了酒店、公寓、住宅多样旅居产品服务线,客房数量由最初的约50间(套)到现在已经超过600间(套)。
“久居”促增长
以生活服务为核心的体系建立,直接转变了简寓的客户群体。在李健看来,相较于普通旅居客,银发族更具有“候鸟”的特性,择良木而久居。对于地方经济和文旅产业而言,“久居”是至关重要的增长点。
对于简寓来说,最直观的是对成本的控制。以简寓酒店近60间客房为例,在4月后进入旺季,90%的客人居住时间超过两周以上,很多避暑的老人会住到入秋,有部分人还要过冬。因为都是长住,酒店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规划固定成本,如清洁、维护和设施更新等,仅房务成本一项每间房就能降低50%。
更显著的经济增长在“营地经济—在地消费—产业延伸”的系统消费场景产生。简寓酒店每周会组织一次周边游,石林风景区、美丽乡村游、种植园采摘、逛乡街子、农家乐休闲游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酒店服务,也给当地产业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仅石林风景区门票,简寓酒店每年都要代购上万张。”李健说。
每年8月,石林县西街口镇人参果种植园在旅居流量涌入后达到高峰。对于注重养生的银发族来说,人参果有保护心血管、补肾益气的功效,因此他们对于“中国人参果之乡”石林县西街口镇也情有独钟。“现场采摘购买带走,还要邮给家乡的亲朋好友。”西街口镇人参果种植户赵家坤有个300多人的微信群,他们都是采摘园接待过的旅居客,每年或采摘购买邮寄、或异地线上邮购、或推荐亲友购买等。“仅在微信群里,去年就卖了近3万元的果子。”赵家坤笑言,这些老人家都是他的VIP客户,复购率达到80%以上。
2024年,石林县接待旅居人数突破9.67万人次,其中八成以上为50岁及以上的康养人群。该县已有住宿、旅游及相关经营主体900余家,从业人员超1万人。
旅居人数量级增长带来的利好还在持续发酵。
小象旅居的创始人孙勇飞,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云南淘房”的创始人。和简寓民宿的李健一样,孙勇飞在昆明旅居赛道完成了业务转型。小象旅居目前在昆明、石林、嵩明、建水、大理等地都投资有民宿、公寓。因为多年线上营销、线下资源积累,小象旅居拥有庞大的旅居客源,在过去5年时间里,小象旅居服务了超过10万银发旅居客。“云南、昆明文旅产业正在自上而下构建起良好的生态圈,其中对银发经济的扶持尤甚。”孙勇飞说,这样的经营环境和市场走势,让他对未来有许多规划和设想,比如专攻银发经济,整合平台,打通地域,为银发族量身定制旅居线路、康养体验项目,从拓客到落地转换变现,建立起内部吃住行娱购游体验系统,构建自身的银发旅居商业闭环等。
孙勇飞的设想还在酝酿,更多的利好已先行而至。不久前,石林推动旅居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出台,其中针对银发旅居族的优惠政策包括年满65岁的旅居人士,乘坐公交车能享受减免优惠;旅居时间达到6个月及以上,根据个人申请,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其纳入健康管理,按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分类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等。根据石林县的计划,2025年接待旅居游客15万人次,力争3年内形成千亿级旅居产业集群。
无独有偶。日前,嵩明县在重庆举行了“旅居云南·入昆第一站——嵩明”产业招商推介暨新闻发布会,推广政策包括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支持企业盘活存量房源、鼓励“异地式养老”等旅居新业态,在嵩明县内的注册养老服务组织、养老服务企业,年组织到嵩异地养老人员超过500户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银发胜春
今年开春,四川人孙飞出售了北海的“第二居所”,转身在昆明清凤·滇池美岸置业。价值200多万元的大平层,推开窗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为自己投资昆明的旅居生活写下一首诗,其中有这样几句,“光阴是怎样流过,又怎样步上群山,怎样在滇池的繁星之间露出了脸。”孙飞说,在昆明,满头银发也胜春。
在分析银发族钟情旅居昆明的原因时,自然气候不再是唯一的吸引力。正如孙勇飞总结,旅居更应该注重居,而“居”更多提供的是生活的幸福指数,其中有自然地生存要素,更需要持续的安全感、舒适感、幸福感。就旅居产业而言,幸福感来自于专业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系统构建和产业生态圈的持续优化。
“旅居是人与城、人与人的奔赴,是对于幸福生活的奔赴。”在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克岭看来,昆明文旅产业所谋求的升级之路,是顺应市场需求的持续发展之路。旅居产业寻求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之一,即从单一消费场景向全链条商业生态升级,通过与康养服务、文娱活动、人文探索等深度融合,利用多元业态联动扩大商业变现,形成闭环,推动消费提质扩容。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康养旅居消费超过2万亿元,占银发经济规模总量接近20%。康养旅居消费保持年度同比增速15%至20%,显著高于传统旅游行业。
昆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昆明将持续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加快建成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其中明确,深化农文旅融合,培育19个乡村旅居重点示范村;创新推出“轻松住”套房酒店、创业公寓等新型旅居产品,打响“旅居昆明”新品牌。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享有得天独厚地缘优势的昆明确实大有可为。王克岭认为,昆明旅居产业应该持续推动业态创新与特色化发展,做好银发市场精准定位与康养产品差异化开发,细分银发市场、亚健康群体及品质生活追求者的需求,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与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差异化康养产品体系。同时,昆明旅居产业还应该具有构建全域联动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路,做好资源整合与全域协同,构建跨区域康养旅居服务体系,推动康养旅居目的地与周边景区、交通枢纽、医疗机构联动,精准打造跨区域康养旅居线路,拓展银发经济空间。(昆明日报 记者邓宏卫 徐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