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大墨雨村 青年旅居的诗与远方
昆明信息港    04-25 08:30:39

在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彝族村落大墨雨村正悄然成为青年旅居的热门之地。这里不仅有青山绿水,更有让年轻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吸引着一群怀揣梦想的青年在此扎根,开启别样人生。

大墨雨村,距离昆明主城区约15公里,毗邻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彝族文化底蕴深厚,村里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彝族建筑和习俗。这里面积虽小,但自然风光毫不逊色,村子被群山环抱,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宛如世外桃源。

李婷婷是大墨雨村的第一位“新村民”。2015年,她毅然辞去工作,踏上寻找理想生活之地的旅程。她跑遍浙江、上海、福建周边及老家大理巍山等地近30个村子,最终在地图上发现了大墨雨村。“这里有生活着的老村民,离城近,还有彝族传统文化传承,闲置老院子也多,适合构建永续生活社区。”李婷婷说。

初到大墨雨村,李婷婷就遭遇诸多生活难题。村里常停电,她就利用太阳能和柴火;自来水常停,她就学会取用山泉水;马桶因停水不好用,她就建堆肥厕所。在一次长达半个月的停水后,她更加坚定了使用清洁能源和学习应对危机技能的决心。

李婷婷创办了麗日GooDay,一个集永续生活实验、教育、研学和乡村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建设期间,她通过劳动换食宿的形式招募义工,前后来了60多人。大家晚上学习永续生活和自然建筑理论,白天一起干活,最长的义工在这里待了一年。

在大墨雨村,像李婷婷这样的“新村民”还有很多。2017年,在江苏扬州学习古琴制作的郭鹏,带着家人来到这里,经过考察后定居下来,成为“新村民”。郭鹏将一栋几乎荒废的老宅改造成古朴雅致、兼具现代生活功能的斫琴工作室“馥慈山房”,这里不仅是他艺术创作的基地,也是一家人温馨的家。“无论过年过节,还是家中有喜事,村民都会邀请我们去,平日里大家也会相互串门,其乐融融。”郭鹏笑着说,现在一家人早已融入村子。

大墨雨村的“新村民”来自各行各业,有画家、摄影师、木工、设计师等,他们为村子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随着“新村民”不断涌入,村里140栋民居已有93栋被租赁改造。为满足老房子翻新、修缮、改造需求,当地村民自发形成了一支约40人的装修队伍,涵盖木匠、石匠、建筑人员。村民还自发给外地游客当导游,空闲时去“新村民”家串门,形成新老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及发展模式。

如今,大墨雨村为青年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选择。在这里,青年旅居者不仅追寻着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昆明日报 记者何文静

编辑:姚仲恒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