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赏花、采茶尝鲜、文化体验、户外运动……春日云南,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伴随文旅等多元消费场景的融合焕新,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投身于各类特色活动,尽享美好春光,带动“春日经济”不断释放新活力。(云南网)
当茶香浸润山峦,候鸟掠过湿地,非遗技艺唤醒乡愁,春日的彩云之南以文旅融合为笔,在绿水青山间绘就一幅“春日经济”的活力长卷。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消费升级的探索,更是一次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对话。
在宁洱,游客可跟随非遗传承人体验千年贡茶工艺在指尖流转,感受茶马古道驼铃声穿越时空的文化诉说;在保山,宋代点茶工艺与现代咖啡冲煮的“混搭”特调,花椒、木姜子与咖啡的创意结合,更让传统焕发新意。这种“左手茶山云雾,右手咖啡香醇”的混搭,已然成为云南文旅的一张新名片。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顺势推出的6条“茶咖”主题旅游线路,串联起60个目的地,将“茶旅”与“咖旅”深度融合。让游客在万花丛中品茗啜咖,既触摸历史,又感知潮流。
数据显示,国内观鸟群体年均消费超万元,而这一产业背后,是中高消费群体的强劲需求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这种“观鸟经济”的勃兴,折射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层逻辑。在开远凤凰生态公园,白鹭鸶的优雅身姿吸引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在“中国绿孔雀之乡”楚雄,子午观鸟长廊和大海波水库成为生态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当地政府通过完善观鸟步道、规范信息发布、扶持民宿产业,将“观鸟经济”融入“春日经济”,生态旅游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云南凭借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将“打鸟”这个摄影术语变成了生态旅游的金字招牌。
云南“春日经济”的蓬勃,离不开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的双轮驱动。数据显示,一季度云南入境游客增长近八成,中老铁路跨境游持续升温。政府通过打击低价游、优化服务、推出“茶咖”主题线路等措施,为文旅产业保驾护航;而市场主体则通过“赏花+露营”“非遗+体验”等新业态,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云南文旅融合以创新之笔绘就“春日经济”诗意画卷。
云南的“春日经济”,不仅是一场季节性的消费热潮,更是一条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创新为动力的发展之路。站在新的起点,云南正以开放之姿,邀请世界见证:绿水青山如何化作金山银山,文化自信如何赋能美好生活。(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张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