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广南:走好“林下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子”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    04-27 14:34:48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近年来,广南县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路径,充分盘活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经济,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径,走出了一条促进林地提质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广南县莲城镇小广南行政村者况村小组林下生态养鸡场,树下每天都活跃着上千只土鸡。这些活泼好动的土鸡,不仅帮助控制林间杂草和害虫,其粪便还为树木提供天然肥料,促进树木生长。

该林下生态养鸡场是者况村村民陆绍兴返乡创业打造的,三年前陆绍兴也是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在外漂泊时吃到的鸡肉都没有自己家乡放养的鸡肉好吃,他就决定回家利用好村子后山森林资源,发展林下养殖。

广南县莲城镇小广南行政村者况村小组村民陆绍兴:“最开始因为技术短缺养得很少,只敢养100只至200只,留下种鸡慢慢发展,现在自己也有孵化场,目前成品鸡有2000只左右,小鸡每个月的孵化量能够达到20000只。”

陆绍兴告诉记者,发展林下生态养鸡,树林中空气流通好,病菌传播风险低于平地,还降低了鸡生病的概率,成效较好。广南县莲城镇小广南行政村者况村小组村民陆绍兴:“通过这两三年的摸索,养殖方面是没有问题了,只是销售端还没打得开,接下来的重心要转移到销售方面,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我们生态鸡。”

以林养鸡、以鸡促林这种可持续生态养殖循环发展模式只是广南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另外,广南县还积极探索“林下+中药材”模式,不断盘活林下资源,做好林下经济大文章,让林下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卢荣恒就是敢于“吃螃蟹”的人之一,他瞄准了广南县珠琳镇中寨行政村弄卡村小组的一片松树林,在林中种植中药材。

广南县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负责人卢荣恒:“目前利用一般农地来开发中草药种植是有所限制的,我们就考虑利用林下土地资源来进行中药材的开发与种植,使我们的林地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

该林下种植基地37亩,种植有重楼、竹节参、黑人参、黄精等品种,目前竹节参在育苗阶段,培育了2亩竹节参苗,预计出苗100万株,黑人参种植约有5亩,黄精种植约有10亩,重楼种植大约有10亩。

“我们对土壤改良以后,利用林下资源作为中药材种植也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按目前我们的种植成效来看,成效还是比较好。通过这几年我们林下种植的经验积累,后期我们将继续拓宽我们的基地,将林下种植的产业发展得更好。”广南县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负责人卢荣恒说。

据了解,广南县共有林业用地770.5万亩,可开发利用的林地达402.1万亩,并且土壤结构好、地质适中、保水保肥好,是发展林下产业的首选之地。今年,广南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合理利用,以实现林下资源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培育和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促进林业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林草资源经济,真正实现“绿水青山”从生态资源到生态资产的有机转化。预计到2026年,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重点地区和优势产品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林下经济经营利用林地总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20万亩、林下养殖5万亩、林下非木质林产品采集20万亩、森林景观利用 10万亩。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5个,新型经营主体 100个以上,建成和改造良种繁育基地 5个以上,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林下经济人均增收6500元以上。广南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胡俊 黄国旭 通讯员 王如阳

编辑:曹芸    责任编辑:劳学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