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4月,中国互联网行业被一场前所未有的 “外卖大战” 搅得风云激荡,主角正是电商巨头京东与本地生活服务领军者美团。二者的第二次正面碰撞,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外卖业务范畴,从骑手资源的激烈争夺,到百亿级别的补贴大战,再到即时零售全品类的战略对垒,这场商战宛如一场全方位的商业 “盛宴”,深刻影响着行业生态,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思考。
从骑手资源层面来看,这是一场关乎人力保障与权益革新的博弈。美团长期以来凭借庞大的骑手网络,构建起了配送服务的坚固壁垒,拥有 700 万骑手的规模优势,在配送时效和覆盖范围上占据先机。然而,其 “算法压榨” 的质疑声也从未消散,骑手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京东强势入局,以 “五险一金 + 弹性接单” 的优厚条件重构骑手权益体系,为全职骑手提供稳定的社会保障,这一举措吸引了大量骑手的目光,全职骑手留存率显著提升。但在前期,京东的运力规模仅为美团的三分之一,面对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配送稳定性面临挑战。这场对骑手资源的争夺,促使美团不得不跟进社保政策,试点 “超时免罚”,二者的较量推动着整个外卖行业在骑手权益保障方面迈出重要步伐,从单纯追求配送效率,开始向兼顾劳动者权益的方向转变。
百亿补贴战,则是电商平台惯用的价格利器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延续。京东自2025年2月启动外卖业务后,便推出 “全年免佣” 招募商家,并在4月11日上线 “百亿补贴”,部分餐品价格低于堂食,瞬间在消费者和商家群体中掀起波澜,推动日订单量在4月15日突破500万单。美团迅速反击,宣布未来三年投入1000亿元用于补贴消费者、扶持商家,通过缩短账期、首年零佣金等措施稳固商家阵营,同时以“卫星店”模式优化餐饮连锁布局。这场补贴大战,看似是烧钱抢市场,实则是双方对用户心智的深度挖掘与争夺。消费者在这场博弈中成为直接受益者,享受着更低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但从长远来看,补贴能否持续,以及平台如何在补贴之后实现盈利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双方面前的严峻课题。
这场 “外卖大战”,不仅仅是京东与美团之间资本与技术的较量,更是商业模式创新、劳动者权益保障与消费生态重构的多重命题的集中展现。从商业模式创新角度,京东试图以电商供应链优势改造即时零售,美团则凭借高频外卖流量虹吸效应拓展全品类零售,二者的竞争促使行业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与盈利路径。在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倒逼平台重新审视骑手这一核心资源的价值,推动行业在社保、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消费生态重构上,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正从计划性消费向即时性满足转变,整个消费基础设施也在朝着 “万物到家” 的方向迭代升级。
这场激烈的商战没有绝对的输家。消费者享受着更低价格、更优服务与更便捷的购物体验;骑手的权益得到更多关注与保障;商家在平台竞争中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与发展机遇;而整个行业在竞争与变革中,正迈向更加健康、有序、创新的发展新阶段。我们期待在这场商战的推动下,中国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能够构建起更具活力与可持续性的商业生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杨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