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昆明找准发力点 提升文旅“含金量”
昆明信息港    04-30 09:04:46

四月底的昆明,街头蓝花楹开得正盛,滇池边的村子里飘起袅袅炊烟。随着2025年“五一”假期临近,昆明准备了二百多项高品质文旅活动,要在 “文旅融合” 上做篇大文章:把“流量”变“留量”,以丰富的文旅资源和多元的生活方式,让“旅居昆明”的吸引力无限放大。

了解昆明的人都知道,花是这座城市的招牌。今年 “五一”,蓝花楹、月季争相竞艳,这些花不只是让人拍照打卡,还成了能体验、能消费的 “主角”。比如南屏街“咖啡音乐周”引入无人机闪送蓝花楹主题咖啡,探索低空经济与赏花经济融合;呈贡区将以“屿花为邻·万象新呈”为主题,把鲜花的浪漫演绎到极致;最有意思的是长水机场的 “鲜花饼节”,用玫瑰花田的布置和鲜花饼做伴手礼,让游客一下飞机就尝到 “春城味道”,把 “吃花” 这个习俗变成了欢迎仪式。这些做法背后,是昆明在琢磨怎么把 “赏花经济” 做深。昆明不只把花当“摆设”,而是用文化创意让花变成能看、能玩、能带走的体验,让游客深度体验 “花样生活”。

此外,昆明不单靠几个“网红打卡点” 吸引游客,而是将景区“穿珠成链”,重点打造滇池旅游黄金岸线、大翠湖历史人文旅游圈、大世博片区生态科普旅游线路、阳宗海高原滨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石林—九乡地质奇观旅游线路、昆明北部县区自然野趣旅游线路6条“黄金旅游线路”,让游客有得逛、有得玩,解决了文旅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从数据看,2024年昆明过夜游客占比63%,人均消费1420元,说明游客不再是 “到此一游”,而是愿意留下来深度体验,享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昆明文旅能长远发展,靠的是政策和市场 “两条腿” 走路。政策上,昆明除了积极推进6条“黄金旅游线路”品牌建设,还打造“观鸥季”“赏花季”“食菌季”“市场游”及避寒避暑旅居、冬日暖阳等特色旅游产品,增加大型文体活动供给。此外,还完善文旅服务保障,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发多样化入境旅游特色产品,吸引旅客经昆中转。市场方面,近年来昆明市已成功打造了800余家旅居产品,26家被评定为国家丙级,14家列入“云南省等级旅游民宿培育库”,形成了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矩阵。

作为一座拥有四季如春气候与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高原城市,昆明已经找准发力点,打造“旅居昆明”的文旅路线,迈向文旅市场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挑战。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唯有兼顾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禀赋、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才能将“旅居”真正塑造为昆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吸引更多人在此“久居”乃至“定居”,共建“春城”新未来。(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丛林)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