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以善举为尺方能量度社会文明
昆明信息港    05-16 14:35:05

在流量与热点更迭如潮的当下,山东烟台考生姜昭鹏高考途中舍考救人的事迹,却以直击人心的力量,成为照亮社会精神世界的一束强光。这起看似偶然的突发事件,实则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道德选择、教育成果、社会协作与制度温度的多重光芒,为我们观察当下社会文明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5月10日上午,山东烟台考生姜昭鹏与同学搭乘网约车赴考途中,同学突发心梗休克并伴随癫痫、心脏骤停。姜昭鹏立即运用学校所学的急救知识,持续进行30分钟心肺复苏,司机王涛联系交警后连闯6个红灯,将原本15分钟的路程缩短至7分钟送医。医生指出,规范的心肺复苏为后续抢救争取了黄金时间,避免了脑损伤等后遗症。但因救援耗时过长,姜昭鹏抵达考场时已过入场截止时间30分钟,春季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被迫缺考。他明确表示:“考试可重来,生命仅一次,不后悔选择救人。”


高考作为改变命运的关键节点,在无数家长与考生眼中重若千钧,而姜昭鹏却能在同学生死攸关的瞬间,将个人得失抛诸脑后,用持续 30 分钟的心肺复苏为生命接力。这种 “考试可重来,生命仅一次” 的朴素认知,打破了人们对当代年轻人的刻板印象,重塑了青年一代的精神画像。社交媒体上,网友自发发起 “为善意点赞” 活动,这不仅是对个体善举的褒奖,更反映出公众对高尚道德的集体渴望 —— 在物质丰裕的今天,人们从未停止对精神价值的追寻。


事件背后,急救知识发挥的 “救命” 作用,撕开了长期被忽视的生命教育缺口。姜昭鹏能在黄金时间内规范施救,得益于学校系统化的急救课程学习。数据显示,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 1%,而发达国家普遍80%,此次事件无疑敲响了强化生命教育的警钟。事件的最后,被救同学也已安然苏醒。姜昭鹏与司机王涛被授予“烟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及1万元奖金。姜昭鹏所在学校授予其“城院好青年”荣誉,并将急救课程设为必修课。司机王涛的交通违章被豁免,并收到交警赠送的纪念玩偶。

5月14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经核查后宣布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备用试卷),安排姜昭鹏参加补考。该决策参考了2014年江西“夺刀少年”补考先例,强调规则与温情的平衡,补考时间与地点保密以确保公平性。部分网友担忧补考可能破坏考试公平性,但主流声音认为启用副题补考符合制度规定,是“善意与善意的双向奔赴”,既维护规则又彰显人性温度。

笔者认为,姜昭鹏救人事件的社会价值,远事件本身。这一事件不仅是一次个体善举的表彰,更成为社会价值观与制度弹性的典型案例,它如一把标尺,量度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当制度设计持续向善而行,我们终将见证一个充满善意与温度的文明社会,在点滴积累中徐徐铺展。(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冯垚)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