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使命既达 情谊长存——记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背后的志愿者
云南日报    05-17 10:14:12

志愿者为防疫队队员和当地群众提供服务。

5月,缅甸地震受灾最严重的曼德勒,阳光炽热。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的队员们即将完成为期一个月的任务,踏上返程之路。与他们一同并肩作战的,还有19位华裔青年志愿者,他们以流利的汉语和坚定的信念,在沟通、翻译、联络等岗位上默默奉献,成为中缅友谊的桥梁。

“哪里需要翻译,我就去哪里”

张月是在曼德勒出生长大的华裔女孩,祖籍云南,自幼在家中接受汉语教育。地震发生时,她恰巧在内比都旅行,网络中断让她一度陷入焦虑。得知家人平安后,她第一时间与当地志愿组织取得联系,“哪里需要翻译,我就去哪里”。

在此次防疫队任务中,张月至少参与了5次翻译随访。最令她难忘的,是在昌妙达奇镇安置点。防疫人员反复询问受灾群众的身心健康、疫苗接种和饮食用水情况,一句“我们是家人,不分中国和缅甸”让她倍感温暖,“看到受灾群众流泪,防疫队员的眼眶也红了”。

“家人在废墟里,我更不能退缩”

杨桂敏的志愿服务之路从一场“震痛”开始。3月28日缅甸地震发生时,她在曼德勒的家中,震感强烈。得知亲戚所在的“天空公寓”已坍塌,她在余震中赶往现场,面对满目疮痍的废墟,却无能为力。几天后,亲戚的遗体被发现。

“正因为经历过失去,我更明白救援的意义。”杨桂敏说。得知中国救援队和防疫队陆续抵达曼德勒,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从前线翻译到安置点协助,她坚持了近一个月,“我没觉得累,真的,因为是在帮自己的同胞守护自己的家园”。

中国救援队在雨夜送来被褥的场景,让杨桂敏印象深刻。“那晚刮风下雨,他们却还惦记着我们这些志愿者,真的很感动。”说这句话时,杨桂敏的眼睛亮闪闪的。

“云南方言一出口,就像回家一样”

30岁的段春超是曼德勒的华裔青年,祖籍云南。从第一次见到中国队员开始,他就有一种“见到老乡”的亲切感:“他们一开口说云南话,我就感觉仿佛回到了家。”

作为志愿者,段春超多次陪同队员们前往安置点,协助开展翻译与健康问诊。虽然酷热难耐、断电频繁、休息不足,但他始终乐观面对。“人会累,心不会累。能和祖籍国的防疫队一起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他说。

“只要有需要,我们一直都在”

这群华裔青年,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但凭借自己的语言优势、勇气、热情与坚定,在灾区成为中国救援力量与缅甸民众之间最可靠的桥梁。

在援缅防疫队即将启程回国之际,为感谢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防疫队特别举行了志愿者证书颁发仪式。使命已达,情谊长存。这一刻,不只是任务的结束,更是新友谊的开始。

正如张月所言:“只要有需要,我们一直都在。”(云南日报曼德勒专电 特派记者 邵琳鉴)

编辑:周智宇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