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记,我们想学电商技术。”“李书记,我家的猪仔生病了怎么办?”“李书记,红薯苗和葵花种子还有没有?”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勐戛镇象塘村党总支书记李能龙的电话从早响到晚。安排工作、解决纠纷、联系销路……他每天至少要接二三十通电话。这个腿脚不便的“拐杖书记”每天拄着拐杖穿梭在田间地头、养殖场、村委会和群众家,日行近两万步,有时候回到家已经凌晨一两点。
“忙点好,说明我被大家需要。”李能龙总是笑着说。
幼年患小儿麻痹致右腿残疾,9岁丧父,初中辍学打工,当过按摩师、开过店、去工地干过活……今年42岁的李能龙历经坎坷,但从未向生活低头。2009年,他自学电脑技术回村担任计生宣传员,2013年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从此踏上了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道路。
2015年,李能龙借款建起养殖场,首批170头生猪出栏净赚14万元,随即扩建了养殖场。赚到第一桶金后,他拄着拐杖挨家挨户免费向村民赠送了价值10余万元的猪仔,5名党员在他的带动下建成5家微型猪场,20余户群众加入养殖队伍,当年出栏实现增收430万元。如今,村里的养殖户发展到200多家,全村平均一年出栏肥猪2000多头,每年销售仔猪1200头左右。
李能龙说:“我从困难中过来,强大了一点,就要为比我弱小的人提供帮助。”
为了改变村里产业单一的情况,李能龙牵头成立了春哺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了石斛、百香果、红薯、罗汉果等。2018年,适逢德宏州开展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李能龙参加培训的第三天就开设了自己的拼多多店铺,专门销售村里的农副产品,一周就实现销量破零。
搭上电商快车,李能龙与“95后”残疾小伙肖小双合作,将本村和周边乡镇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销售出去。通过直播带货、线下短视频推广,春哺种植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达200余万元,带动3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3500元。李能龙电商工作室成为省、州残联居家创业示范点,带动23名残疾人通过养殖、电商客服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年增收超8000元。
如今,爱折腾的“拐杖书记”又带着群众搞起了乡村旅游。随着向日葵花海、田园采摘、咖啡庄园、篝火晚会等项目一一落地,2024年象塘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云南日报 记者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