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昭通市博物馆 汉印船影里的历史长歌
云南日报    05-17 10:37:31

昭通市博物馆收藏的骑鹿铜俑。

藏于昭通市博物馆的东汉巫师陶俑。

看精美展览、听历史回响、品厚重文化,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昭通市博物馆推出的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参观。“今年‘五一’假期,昭通市博物馆观展人数突破1.5万人次。”昭通市博物馆副馆长陈英介绍,“五一”期间,博物馆推出了纸鸢手工、打卡集章、公益讲解等特色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昭通市博物馆于2011年底建成开馆。博物馆主体建筑由一艘气势恢宏的大船和一方古朴的汉印组合而成,寓意“承载历史、开拓进取”,现已成为传承昭通历史、弘扬昭通文化、展示昭通形象的重要阵地。

“昭通市博物馆现有藏品4699件,国家珍贵文物28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0件。”陈英介绍,博物馆展厅以场景复原、视频投影、动画模拟等技术,设置了《远古足音·悠久历史》《革命老区·红色记忆》等8个固定展厅。

在第一展厅《远古足音·悠久历史》,朱提抒怀·昭通历史巡游图以壁画的形式,勾勒出距今600万年前的昭通生态风貌、商末周初的文明曙光、汉晋时期的朱提文化鼎盛、唐宋时的乌蒙崛起,系统串联起昭通自远古时期发端,历经朱提、乌蒙、昭通三个阶段的历史文化脉络。

展厅内,一个个现代化展柜搭建了精密的文物保护空间。这些展柜配备恒温、恒湿控制系统与专业防震装置,以科学严谨的保护措施,守护着昭通历史的璀璨遗珍。展厅主要展示了古代昭通最具代表性的汉代青铜洗、骑鹿俑、羽人天鸡铜熏炉、孟琴三联子母铜套印、朱提银块等珍贵文物,无声地讲述着昭通历史长河中灿烂的汉晋文化。

历史文化展厅展陈内容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除此之外,红色记忆展厅讲述了扎西会议、乌蒙回旋战等红色故事;民国昭通展厅讲述了滇军血战台儿庄、昭通青年共赴国难喋血抗日等重要历史;和谐乌蒙展厅集中展示昭通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历程;文光艺彩展厅展示清末民初以来昭通涌现的历史文化名家。

为丰富展陈内容、提升观展体验,昭通市博物馆新增了《桑梓流芳——张希鲁捐赠文物展》,专题展示了著名文物收藏家、考古学家张希鲁先生捐赠的古币、金石拓片、书信、手稿等。《吴家林影像馆》展厅展出了从昭通走向国际的摄影大师吴家林捐赠的82幅代表性作品。

今年2月,博物馆还新推出了《六百万年前的“香格里拉”——昭通水塘坝古动物群专题展》。该展厅集中展示了昭通水塘坝化石地多年来发现的古猿、大熊猫、剑齿象、金丝猴等动物,花椒、芡实等植物祖先类型的代表,以及系列动植物新物种命名的初步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科普价值。其中,2015年出土的昭通剑齿象骨架,经修复装架展示,一雌一雄两具古象骨架令人震撼。

“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陈英介绍,近年来昭通市博物馆在抓实文物修复、保护利用、收藏和展示的同时,积极探索“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文旅”等融合发展模式,在创新开展社科普及、历史文化研学等特色主题活动中,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去年以来,共举办青少年体验、小讲解员培训、研学活动、交流展览等44场次,累计观展人数达23万人次。(云南日报 记者沈迅)

编辑:周智宇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